中秋假期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桃江县桃花江竹海景区的万亩竹林,其间“星光”点点——那是沉浸式楚风竹宴剧场《桃花江竹海幻境》(以下简称《竹海幻境》)的现场,夜色笼罩下,造访游客提着一盏盏精美的竹灯笼鱼贯而入。大家踏上烟雨蒙蒙的“诗词步道”,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三闾大夫屈原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和前方游客兴奋打卡的身影不同,独自走在人群后方的《竹海幻境》总导演李彦,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一年多来,她已经记不清在这片竹林中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媒体艺术是“光影的魔法”,正是在黑夜这块幕布前,利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力量一点一滴地创造了这个沉浸式的湖湘浪漫世界,打造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近郊文旅新样式。
打造“幻境IP”,答好两道“融合命题”
湖南长沙是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云集了一批中国媒体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先锋文艺导演李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有过电视从业经历的她非常会讲故事,作品不是单纯地以视觉效果华丽炫酷取胜,而是以文化视野、思想深度、诗意浪漫见长,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导演思维。《竹海幻境》就将桃江的三张金字名片“桃花江是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屈原在桃江的生活经历为创作蓝本,生动呈现了桃江惊鸿一瞥的“美人”文化、屈原笔下“香草美人”的理想精神、竹海生长的“君子”气节,令八方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竹海幻境》不是李彦导演团队的第一个媒体艺术作品,她在相关行业已经沉浸多年,资历深厚,导演过的作品无不名噪一方:《德夯幻境》《恰同学少年》《岳阳楼记》《三生万物》《原味澳门》《光景如诗》《浏阳河上》《原本长沙》《光景骑楼》《花瑶喜宴》《橘洲·江天暮雪》……正是这份厚积薄发、博观约取,才有了惊艳亮相的《竹海幻境》。
2023年,李彦离开了从业多年的老东家,带领团队在马栏山成立了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始了“马栏花开”的创业历程。在外人看来,这是放弃稳定工作、跳出“舒适圈”,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创业是为了心无旁骛地投身艺术创作,去实践她的理念、追寻她的梦想。
两道“融合命题”是李彦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关键,包括《竹海幻境》在内的“幻境IP”文旅演艺系列,正是她交出的一张答卷——文化为魂、科技赋能、旅游创新。
文化为魂,诗意浪漫看湖湘
在《竹海幻境》,游客漫步竹林,一股醇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贯穿始终。“幻境”不仅为游客生动呈现了屈原从维系王权的士大夫思想到为苍生立命的民本思想的转变过程,还从《离骚》中发掘了“女媭”,塑造了一位如竹一般温柔又坚强的桃江女性形象。
屈原等历史文化名人家喻户晓、地位崇高,其思想光辉让人悠然神往、人格力量使人肃然起敬,相关题材的文艺创作绝非易事。文旅演艺更因体量限制,和长篇小说、电视剧等门类比,难以全方位展现名人魅力,创作难度更大。
但李彦不惧挑战。从湘西的沈从文,到桃江的屈原,再到长沙的贾谊、海口的苏轼,“幻境IP”文旅演艺系列每台作品的创作主线都是当地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名人。
敢于涉深水、过险滩的背后,不仅是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因素使然,更因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肺腑的热爱。在《竹海幻境》中,李彦导演团队就牢牢抓住屈原是湖湘文化代表人物,这是创作的灵魂。她赋予了张大千的名句“山至高处人为峰”全新解读,解释说:“如果说湖湘文化是喜马拉雅山,那么屈原就是珠穆朗玛峰,站在最高峰上才能一览众山小。只有读懂了屈原,才能理解湖湘文化。对于‘幻境IP’文旅演艺系列的其他作品而言,道理也是如此。”
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李彦导演团队的文艺生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用媒体艺术手段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从2019年的《光景如诗》起,诗歌就是她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恰好媒体艺术的魔力可以生动地再现很多诗歌意象,使人亲临诗中景,体验诗中情。
在《竹海幻境》中,屈原的诗意就无处不在。“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2000多年前屈原举头望明月,写下了很多浪漫诗句,甚至幻想月宫中有可爱的小兔子。但不是所有游客都能有幸赶上月圆之夜、天晴之时造访,于是团队在舞台上设置了美轮美奂的水上月亮,再现了屈原笔下“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盛景。
正是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无论是名人的塑造,还是诗歌的运用,都不宜贪大求全。《竹海幻境》的定位就是“湖湘文化最浪漫的惊鸿一瞥”。
科技赋能,媒体艺术重研发
媒体艺术是声、光、电的艺术,科技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李彦认为:“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方面,我们媒体艺术从业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诗词步道”是《竹海幻境》的第一道风景,竹林是实,清雨为虚,竹竿竹叶上飘落的点滴雨水都是投影仪的功劳。在最后的重头戏竹宴,游客盘中不仅有美食,还有光影营造的大千世界,幕后功臣同样是投影仪。整个项目共布置投影仪182台,它们在不同场景、不同方位、不同材质的媒介上大显身手,高处的竹海是媒介,胸前的餐桌是媒介,脚下的地面是媒介,原本平淡的事物一旦光影上身,都变得美丽绚烂,正所谓“万物皆可为媒,万物皆可唯美”。
媒体艺术的科技赋能远不止投影仪的使用。“我们还为《竹海幻境》项目自主研发了水月数控装置、裸眼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回旋舞台、潜藏式水景舞台矩阵、可移动数控餐桌等多项专利,实现了数字化控制与艺术化呈现的创新融合。”李彦介绍说。
除了游客看得到的360度无死角的沉浸式观演体验,科技手段还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暗暗发力,切实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成本。
《竹海幻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室外情景空间、大型室内曲水流觞剧场、大型实景竹宴剧场和10个室内微剧场。但你能想象吗?这么大空间、这么多设备,只需要一位技术人员操作。这都得益于现场演出一键式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旅游创新,景区升级新消费
“幻境IP”文旅演艺系列都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竹海幻境》就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桃花江竹海景区,是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的重要项目。
但回顾李彦的创作经历,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文旅融合的形态,她也是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才走出一条从室内到户外、从固定座位到移动观演、从剧场到景区、从传统演出到“宴+剧+演”结合、从单线叙事到抽屉式剧本的创新之路。《竹海幻境》可以说是目前阶段的集大成之作,其演出空间、观演模式、旅游业态之多姿多彩,从中可以看到过去诸多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
在向文旅融合进军的道路上,李彦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过去一提文旅演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张家界、桂林这样的大型山水实景,好像只有著名旅游城市才有资格玩。其实不是这样的。”她举例说,“像桃花江竹海景区就在县城东边,不是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目的地,过去主要客源就是周边居民。它没有泼天的流量,但有独特的文化。在中国很多县域都能找到类似的山水,可以打造《竹海幻境》这样的近郊文旅新样式。”
近年很多旅游景区呈现千篇一律的特点,尤其是在餐饮领域,吃的都是全国统一的老酸奶、臭豆腐、烤香肠,为人诟病。团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把“宴”作为“幻境IP”文旅演艺系列的一个重要旅游元素,提供差异化、个性化、趣味化的餐饮新消费,令游客耳目一新。《竹海幻境》就有“曲水流觞宴”、“竹宴”等多种形态的“宴文化”。李彦认为:“宴文化承载了中国式情感体验,背后是中国人独有的仪式感和幸福感。这里的每一道菜品都是根据《楚辞》记载的香草宴研发制作的,通过视、听、饮、食、嗅等五感编排,让幻境变得可见、可饮、可感、可敬。”
近年来,马栏山上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李彦说:“作为马栏山的一员,这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精神动力、拼搏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以《竹海幻境》公演为新的起点,未来团队将继续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湖湘实践。(记者 常红 通讯员 尹玮 王珊珊)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