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又见“雪如意”,次次有新意

歌行 健康知识 2024-12-26 2 0

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又见“雪如意”,次次有新意

本报记者 王伟宏 赛事: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 地点: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看到运动员第一跳后,我情不自禁喊了一声‘哇’,太震撼了!”12月15日,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在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举行,第一次现场观赛的天津游客丁艺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在电视上看跳台滑雪比赛没有太大感觉,这次在现场真正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这是丁艺第三次来“雪如意”。北京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丁艺在崇礼学会了滑雪并第一次来到“雪如意”,印象中当时有很多人在这里拍照打卡。那年深冬,他还带几个朋友游览过“雪如意”。之后,崇礼成了他和朋友们放松身心的首选之地。 这次,丁艺特意挑选了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的日子再来崇礼。上午没有比赛,他就和朋友们在滑雪场滑雪,下午或晚上,他们来到“雪如意”观赛。 “对爱滑雪的人来说,崇礼来一百次都不会腻。就像这次,崇礼的雪道依然一流,美食依然可口,可我在‘雪如意’却感受到了新的震撼。”丁艺说,崇礼的滑雪场就像一个宝藏,不光能滑雪,还有各种吃的、玩的,关键是每个雪季来都会上新,让他每次来都忍不住去探索。 12月15日傍晚,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一结束,丁艺就匆匆离开了“雪如意”。“今年生意有点忙,新雪季到现在我才第一次来崇礼,赶紧吃口饭,去云顶滑雪场体验一下新开的夜场滑雪。” 作为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之一,“雪如意”现已成为一个热门景点。国内首次举办的跳台滑雪世界杯赛事,更是为这里增添了吸引力。比赛期间,有数千名观众来到“雪如意”观赛。 “天气寒冷,我为了看比赛买了件加厚羽绒服。这里吃的、玩的都很有意思,没有白来。”从上海来的周博,老家在广东,这是他第一次到北方,观赛之余,他还到太舞滑雪场学习了滑雪,“现在虽然还没有学会,但是教练说快了。我感觉滑雪很有意思,这次学不会坚决不回去。” 周博还慕名到崇礼城区品尝了莜面鱼鱼。本以为可能吃不惯这道崇礼招牌面食,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还很对胃口。“这次是和朋友一起来的,下次我会带上家人一起来。” 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开赛前一周,“雪如意”还承办了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那一次,同样有不少游客出于观赛目的来到崇礼,在天津生活的德国游客马塞尔就是其中之一。 受朋友之约,马塞尔带着小儿子来到“雪如意”。“我是第一次来崇礼,能看到冬奥会场馆,感觉非常好。”马塞尔会滑雪,趁这次机会,他还在“雪如意”周边的几个滑雪场转了转,“早就听说这里的滑雪场不错,没想到几个滑雪场都高于我的预期,而且还看到了不少和我一样来自其他国家的人在这里滑雪。” 这次,马塞尔没有带滑雪板,他说:“这个冬天,我想自己肯定会带着滑雪板回到崇礼滑雪的。” 本报讯(记者袁铮)12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召开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6项旱碱麦深加工技术成果。 此次发布的6项技术成果分别为旱碱麦精酿啤酒、低GI(血糖生成指数)杂粮食品、灵芝旱碱麦菌粮功能性食品配料、旱碱麦助眠茶、旱碱麦高纤代餐粉加工技术和旱碱麦高纤面制品创制关键技术。 沧州持续深化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推广旱碱麦种植,今年夏收旱碱麦154.7万亩,较上年增加54.5万亩,总产达40.22万吨。为用好旱碱麦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围绕沧州旱碱麦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构建旱碱麦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助力旱碱麦深加工产品研发。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柔性引进了旱碱麦加工、功能食品等6支科研团队,深化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科研团队对每项技术成果均制定“原料+标准化工艺+生产线集成”的完整方案,帮助企业算好成本账、产出账,提高企业承接转化的便利度,促进旱碱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6项技术成果都有明确的技术工艺、产品前景、投资规模、回报潜力,均通过中试验证,可进行产品量产上市。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已聚焦沧州旱碱麦研发出相关产品12个。其中,在企业成功转化2个。 本报讯(记者戴绍志)记者12月16日从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获悉,12月16日,沧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决定接受向辉辞去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决定任命刘靖为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新华社记者 李寒芳 刘刚 饶饶 “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澳门的未来。”冬日暖阳下,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图书馆内,高三学生刘佳樑重新读起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他说,每次再读都能回忆起当时接到信的激动场景,激励自己奋发前行。 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并精心绘制了彩笔画,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邀请习爷爷再到澳门来。 创建于1932年的濠江中学,是澳门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该校素有爱国主义传统,1949年10月1日,时任濠江中学校长杜岚顶着重重压力,带领全体师生在校园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封童趣盎然的信虽然笔触稚嫩,但饱含真情,信封和信纸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当时,刘佳樑书写了信封上的毛笔字,其他小朋友画了信纸上的金莲花和大三巴等澳门地标建筑。浓浓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母亲”含义的理解。 让大家喜出望外的是,不久后,他们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信中说:“你们画的彩笔画很好,说的话也很真诚,充分体现了小朋友们的美好心灵。” 尺牍传情,关怀备至。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说:“希望同学们不辜负杜岚老校长的期望,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濠江中学副校长陈虹回忆当时读信的场景说:“孩子们非常开心,有的甚至热泪盈眶。受到习主席的鼓舞,相信这些孩子会终身难忘。” “我们真的不敢想象,习主席真的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刘佳樑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习主席在信中说,“祖国是澳门的坚强依靠,你们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我十分欣慰。” 201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澳门视察期间,专程前往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习主席说自己是“如约而来”。 那一天,校园沸腾了。“习爷爷来啦!”兴奋喜悦的笑容洋溢在同学们的脸庞。学校礼堂里,一堂中国历史公开课正在进行,主题是“‘一国两制’与澳门”。 如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就读大三的李启宇,当时是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学生。“5年前的场景,我仍然记忆犹新。习爷爷当时说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回忆说,习主席步入礼堂时,同学们都集体起立,热烈鼓掌。 掌声在礼堂内激荡。孩子们神采飞扬,笑容格外灿烂。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5000多年文明史谈到170多年近现代史,从新中国70年谈到澳门回归祖国20年……在观摩了这堂公开课后,习近平主席走到学生中间,即席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归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了解了历史,才能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出发、走了什么样的路、现在在哪里、未来向何处去。” 殷殷寄语,为青春梦想标定航向,为少年心田灌溉良泉。 公开课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和在场的同学们一一握手。“我感到十分荣幸,可以近距离和国家领导人接触,聆听他的教诲。”李启宇说。 刘佳樑也倍感幸福:“能够见到习主席,激动之余也感觉他非常和蔼可亲,就像一直关心支持我的长辈。” “5年来,我始终记得习主席对我们的教诲,一直努力学习,希望长大后成为祖国、澳门的栋梁。”刘佳樑说,自己的心愿是能够到内地心仪的学校读书,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清晨赶到华科大东九楼上课,下午来到实验室熟练操作电路板,晚上在自习室准备考研,再去操场跑三公里……李启宇在大学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践行着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期许——“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2019年在英才学校,习近平主席亲切地对孩子们说:“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希望你们也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学好历史,学好中国的历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记着这份嘱托,在内地读书以来,李启宇走遍许多地方了解祖国的发展,也始终关注家乡澳门的发展。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的横琴如今正在打造科创新高地,学习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的李启宇也将目光投向横琴。 “横琴的芯片产业发展迅猛,我希望学成后可以到横琴学以致用,用我的专业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李启宇说,“希望我们能像习主席期待的那样,成为‘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 新华社澳门12月16日电 本报讯(记者尹翠莉)12月16日,省长王正谱主持召开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今年以来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步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树牢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屏障。要提升整合效能,发挥好委员会统筹作用和各指挥部专业优势,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责任落实,定期开展风险会商,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要提高防治水平,持续完善气象、水利、地震、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监测预警网络,统筹推进防汛抗旱、海岸保护修复、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配好应急救援装备,强化自然灾害风险数据支撑,不断夯实基层应急基础。要抓好重点工作,聚焦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地震灾害应对等,做好监测研判、应急演练、人员培训、物资保障等,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副省长时清霜、金晖、王立彤,省军区副司令员仇多清,武警河北省总队司令员李德新,省政府秘书长朱浩文参加会议。 本报讯(记者贡宪云、王雪威)12月16日上午,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在位于张家口的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投产。紧盯着第一块火红的汽车板钢坯从切割机出来,顺着辊道缓缓移向库房,张宣科技旗下特钢公司板坯连铸作业长李玉祥和工友们齐声欢呼。 这块汽车板钢坯长9米,宽1.6米,重量约30吨,看起来跟一般钢坯没什么不同。 然而,这不是普通的钢坯。原料上,采用氢冶金产品直接还原铁。工艺上,创新使用近零碳排电炉进行短流程炼钢。 “这是公司采用氢冶金原料下线的第一块汽车板钢坯,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意义非凡。”李玉祥说。 “氢”启未来,向绿而行。2022年12月16日,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这是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重要里程碑。之后,河钢一直在拓展氢冶金的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他们把直接还原铁用在张宣科技特材产线上。以直接还原铁为原料,生产的绿色高端模具钢畅销国内外。以模具钢为代表,今年截至12月16日,张宣科技特材产线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5%。 特材产品价格昂贵,但市场规模较小。去年11月起,针对更加广阔的汽车板市场,河钢开始建设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 该生产线距离氢冶金生产线仅4公里。在张宣科技旗下特钢公司副总经理吕艳伟的带领下,记者观摩了整个生产流程。 从氢冶金生产线氢基竖炉中产出的直接还原铁,通过运输,与废钢一起被投入汽车板连铸生产线的近零碳排电炉中冶炼,再经过精炼、连铸等工序,变成一块块汽车板钢坯。 “从直接还原铁、特材到汽车板钢坯,氢冶金链条不断延伸。”吕艳伟说,该生产线年产量150万吨,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汽车面板用钢、汽车大梁用钢等。 为推动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他们与中冶京诚、普锐特等企业合作,在生产线中配备了质量跟踪等数字化系统。这里产出的每一块钢坯都有“身份证”。用了哪些原料、配比如何,数据可追溯。 对于这次推出的绿色汽车板钢坯的市场前景,吕艳伟信心十足。 在“双碳”大背景下,他们前期进行了调研,钢铁下游行业越来越重视钢铁产品的碳排放量。河钢与宝马集团、长城控股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绿色低碳供应链。 “绿钢不愁卖!”吕艳伟告诉记者,河钢大力推进氢冶金电炉等系列绿色工艺,规划到2026年具备741万吨低碳排放产品生产能力。 本报记者 郝东伟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我省张北马铃薯、大名小磨香油、兴隆山楂、馆陶黄瓜、昌黎扇贝5个农业品牌入选。 马铃薯是张北县传统优势作物,也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23年被确定为“一县一品”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张北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是中国北方马铃薯之乡和马铃薯原原种之乡。 “微型薯繁种优势明显。2024年,我县大棚繁种面积6200亩,年产微型薯15亿粒,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张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张北县生产的脱毒种薯除满足全县3万多农户种植外,每年还向山东、陕西、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优良种薯和商品薯,仅种薯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被誉为“中国山楂之乡”的兴隆县,地处燕山南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年来,兴隆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山楂种植产业,如今山楂种植面积已达22.58万亩,年产量高达25万吨,稳居全国县级首位。 品牌建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北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推进河北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全省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根据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和国内外影响力等要素,分品类、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农业品牌。 “今年我省5个农业品牌入选‘国家队’,对于全省各地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业生产环节,更涵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产后环节。提升品牌附加值就需要在产业融合上做文章,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农民更多地获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大名小磨香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该县积极发挥大名小磨香油区域公用品牌作用,传承发扬传统制作工艺,并通过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推动香油产业增品种、提品质。 “围绕香油产业全链条发展,大名县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在原料供应、研发创新、品牌营销和行业规范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小磨香油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名县积极探索“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出小磨香油文创产品,有效增强了大名小磨香油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目前,大名县内有22家小磨香油规上企业、88家香油作坊、7000多个磨油专业户,小磨香油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4。 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我省不仅培育了兴隆山楂、馆陶黄瓜、昌黎扇贝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还打造了君乐宝、五得利、今麦郎等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品牌。 在擦亮农业品牌的同时,我省还持续深化产销衔接,连续5年开展品牌农产品进京活动,对接北京二商、首农、北菜等千余家社区店,开展北京社区体验式推介,支持各类主体在北京建设连锁直营店115个,让农产品既“产得好”,又“卖得好”。 农业品牌是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既要创得出又要叫得响。下一步,我省将通过强化品牌营销,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持续提升河北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歌行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