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紧张备考的除了高三学生,还有初三的学生。虽然各地中考普遍都要在六月中下旬举行,但体育部分的测试,也就是体育中考,本周都已经基本结束了。今年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沈阳等地参加体育中考的考生,紧张感都有所降低。主要因为这些地方的中考体育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达到良好就满分。比如,男生1000米跑到4分05秒,女生800米跑到3分55秒就能拿到满分,而以前,这样的成绩只能拿到良好。教育部门解释这个政策时表示,应试和分数绝不是体育中考的目的,而是要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多运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调整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在体育中考的指挥棒下,平时的体育课又该怎样上?孩子能够借此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体育中考新动向。
本周四,距离沈阳市中考还有三周,这也是初三考生们复习备考的最后时间。因为上周二,中考体育考试已经结束,他们能够把精力完全投入文化课的准备中。在五月底前完成体育考试,这也是各地中考的一致节奏。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季浏:全国体育中考的政策是各个地方制定的,所以各省市有它制定的政策和标准,但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都要在5月份完成体育中考的这项工作。
沈阳中考的体育分数有60分,其中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占30分,最后的现场考试占30分。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沈阳市对现场考试项目整体调低了评分标准,实行“达到良好即满分”政策,很多考生感觉难度降低了不少。
“良好即满分”,并非只是调低了满分线,而是对评分标准进行了整体下调。新的满分线,就是原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80分良好线,其它分数段也依次下调。具体来说,男生1000米的满分标准从3分40秒调慢到4分05秒,女生800米从3分25秒调慢为3分55秒;男生立定跳远从2米50降低到2米25;男生引体向上由15个减少到11个,女生仰卧起坐由52个减少到42个。
近年来,体育纳入各地中考,分值比重也在增加,体育的重要性提高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地方体育中考的“应试”倾向加剧,考前突击训练、辅导班过度训练等,反倒增加了学生压力。去年11月,北京宣布,在2024年中考现场考试评分标准中实行“良好即满分”政策,标准的降低使得许多孩子的压力减轻了。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季浏:体育中考从全国的情况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地位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考试。现在通过体育考试让大家重视体育,所以它更多还是一种地位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考试。
体育中考显然不是为了选拔运动员,因此标准不宜太高;但同时,标准的适当放宽也绝不意味着放水,而是要在敦促学生运动和给学生减负之间取得平衡。季浏教授介绍,应通过调查研究来制定标准,而不是一味的降低标准,如果标准都定得很低的话,大家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得好成绩,那么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锻炼、迎接更多的挑战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或太低,应该定为大家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种标准,也就是“跳一跳、够得到”的这种标准,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近几年,随着体育中考的分值不断增加,从家长到学校,重视度也在提升。但很快“应试化”的苗头也出现了,比如选考了篮球,那就只能去练篮球,不许踢足球;或者平时还是老样子只抓文化课,到了考试的前几周,拼命地高强度练习,给孩子造成不少运动损伤,让本该快乐的体育成了负担。对此,多地都提出体育中考不再“一考定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北京,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的体育表现,都要计算到中考中。导向很明确,要注重日常锻炼习惯的养成!
不久前,深圳市的初三学生完成了体育中考的最后一次考试,之所以称其为最后一次,是因为按照深圳今年的中考方案,满分50分的体育,由36分的现场统一考试和14分的过程性评价组成。
季浏教授介绍:“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这也是一种趋势。这可以一改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情况,那么现在除了最后一次性的考试以外,也将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成绩也纳入到评价的内容,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评价方式,但过程性评价要做到客观就需要认真制定政策和标准。”
深圳把不同年级段的体测成绩、体育课大课间的参与情况等,都纳入了过程性评价中,希望让学生重视日常的锻炼,而不是考前应试突击。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也进行了调整,今年春季学期起,深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都开设1节体育课,从一年级到初三的深圳学生,每天都将和体育课准时相约。
深圳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课表的监督,目的是让“每天一节体育课”真正落实,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季浏:目的让学生每天都动起来,每天都参与体育锻炼,这本身是非常好的事情。那么出台这样的政策就会涉及师资的问题、场地的问题、课时安排的问题,这个就需要综合考虑。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 季浏: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学习、复习、巩固、强化和提高,不学习、不巩固、不强化是学不好这个技能的,国家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明确提出,要采用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通过连续集中系统学习,应该说人人会一个运动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改变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学了十二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技能没有掌握的这种严重的问题。
本学期深圳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后,在教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工作量增多了,以曹李勇老师为例,他每周的课时量就增加了4节。但开了这么多课之后,也有人担心,是否会沦为以中考为目的的应试课,进一步导致学生厌学。
随着过程性评价的逐步推开,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实际上从小学就开始发挥影响了。专家多次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逼,通过分数来让家长改变过度关注文化课的倾向,让孩子更早,也有更多时间走向运动场。
北京的数据显示,受到体育中考和体育课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比如2023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就比2021年提升超过了6个百分点。跑得快了、跳得远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改变呢?
本周五早晨,位于武汉市的七一华源中学,正在举行八年级的达标运动会。测试成绩主要用来评估这一学期体育课、课间操、课后服务,取得的实际成效。去年,该校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将学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了超23个百分点。
去年9月开始,武汉市选择了11所学校,作为素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试点。在对这11所学校的考核体系中,不再设置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相反,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了60%。坚持一学期下来,令校长欣喜的是,学生的课业表现并没有因为体育课时增加受到影响,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武汉教育局数据显示,11所试点学校的体质健康优良率,已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今年9月开始的秋季学期,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方法,将推广到全市中小学。
季浏教授提到:“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密度,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出汗,这样的学生才能获得运动效果、健康效果。10堂课以后、50堂课以后、100堂课以后,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一定会提高。”
更多阅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经柏佳一审核:黄岚兰 李浩 孙洁丽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