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业绩表现与展示收益率出现较大偏差,特别是近期收益率远低于展示收益率的现象引发关注。
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形式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1月、3月、6月、1年年化收益率,7天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等等。
由于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选择的展示区间不同,投资者的感受与产品展示的收益率存在不小的差异。
记者随机查询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中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发现,产品页面展示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45%,近6月年化收益率为4.99%,但下滑展示页面就能发现,近1月年化收益率仅为0.51%,近3月年化收益率为1.75%。
过往业绩展示形式多样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风险
业绩展示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4%,近1月年化收益率却还不到1%?近日,记者就这一现象采访了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
王一峰表示,银行理财过往业绩展示的可选方式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1个月、3个月等区间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等。业绩表现是理财产品获客、稳客、活客的重要抓手,因此,渠道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常更倾向于选择读数对投资者更友好的方式来展示业绩,有利于理财规模稳定。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充分意识到随着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已然打破,且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伴随金融市场发展,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加大。
王一峰表示,投资者应理性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更深入了解所投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而非局限于对投资时点理财历史收益率读数的过度关注,应逐步树立长期投资理念。特别是对于投资经验相对不足、金融知识储备较为有限的投资者,建议借助专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有效投资。
进一步提升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质量
#小财唠嗑#
来源:金融时报
新媒体编辑:徐铮
中国网财经官方微信(ID:zgwcj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