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大变 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逐步提升且产品竞争力十足

尔丹 高血压养生 2024-12-14 5 0

市场环境大变 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逐步提升且产品竞争力十足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累计乘用车销量为2170.3万辆,保持5.6%的增长,但综合业绩与2018年水平基本持衡。异军突起的是新能源车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仅102.4万辆,2023年突破774万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销售市场,各阵营近些年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趋势愈发凸显。但近期,部分海外车企先后宣布延缓或放弃电动车计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市场变化? 新能源车价格持续走低且影响市场 2023年,以自主、合资为代表的汽车品牌阵营先后下调品牌热门车型售价,2024年延续价格趋势。 小鹏汽车在3月下调P7i 鹏翼性能版和2024款G9的价格,P7i 鹏翼性能版售价仅20.39万元起。理想调整了L8的价格,最高降价3万元。 传统车企方面,一汽-大众自春节起就推出诸多购车优惠政策。3月购买ID.7 VISSION最高可享3万元的购车优惠。4月消息,探岳、迈腾、宝来、探歌、揽巡等传统燃油车有几千至数万元的优惠。 政策红利导致成本下降 根据最新政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底。初步估算,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在消费市场,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最高可省3万元,很多消费者结合热门车型的优惠力度,都能选择心仪的产品。对于企业,消费者在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后,企业的销量开始逐步攀升。随着电动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造成本自然下降,最终将直接在终端售价上体现。 原材料成本降低 作为新能源车,除常规的硬件配置外,动力电池在新能源车中占据造车成本一大部分。 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且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价格情理之中的下滑。加上上游企业原材料价格走低,也进一步拉低新能源车整车成本。 更重要的是,2023年结束全球芯片危机后,2024年产能逐渐升温,且价格有所回落。尽管当今新能源车依旧主打智能化、自动化标签,但一车难求的现象鲜有发生。 竞争趋势愈发明显 市面常见新能源品牌多达数十个,热门产品多达上百款。除蔚来、小鹏、理想等认可度较高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外,、、、奇瑞汽车等头部传统中国品牌企业也在新能源赛道不断加码,导致合资、进口新能源车市场被不断抢占。 在有限的市场中,随着选择新能源车的消费者逐渐增多,后者只能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与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抢占市场份额。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到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859.6万台,同比增长65%;全国共有6328个服务区配建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个省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全部具备充电能力。截至2023年底,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湖北等12个省份已经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另外,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业,也在同步进行充电、换电基础设施搭建工作。根据4月3日消息,蔚来目前已在全国建设换电站2397座、充电站3747座,充电桩21800根,覆盖全国312座城市。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超充站364座、超充桩1422根 、换电站789座,建成7纵6横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汽车还与吉利、奇瑞、长安、江淮等车企开展合作,共同布局充电、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车价格持续走低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价格的降低,最直观的就是消费者获利,能以更合适的价格购买到更心仪的产品。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需注意的是,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车型大幅度下调新能源车售价区间,但其售后保养、维修的零配件价格并没有随着下调,消费者要考虑的是后期的用车成本。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推进,车身上精密摄像头、雷达等部件也在随之增多,万一发生事故,车辆的维修费用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海外品牌宣布延缓或放弃新能源车计划 今年2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微博上发文:“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不仅如此,奥迪、奔驰、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也先后提出推迟全面电动化的计划。 受中国品牌汽车飞速发展的影响,海外品牌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补贴等领域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依旧未能达到预期。从销量看,奥迪2023年在全球市场累计销售新车约190万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车型仅17.8万辆,在中国交付量仅3.1万辆。宝马品牌2023年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能源纯电动车同比增长超过138%,但数量约为9.9万辆。 反观国内一线新势力品牌,蔚来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新车16万余辆,同比增长30.7%;小鹏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新车14.16辆,同比增长17%;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新车37.6辆,同比增长182.2%。 中车市场和消费者是否受影响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新能源车企受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其一,由于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产品竞争力的不足,会将压力转嫁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增大,新一轮行业洗牌时间有可能提前。 其二,由于竞争趋势逐渐升级,会导致恶意竞争、非良性竞争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 其三,迫于价格战的压力,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市场角度说,有利于推进行业进步。 消费者层面,受车辆降价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会被逐步压缩,所以企业存在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的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可靠性降低,导致用户用车满意度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码,新技术、新政策都逐步落地,推进电池、电芯、电控、智能网联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加速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相关行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者 马云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尔丹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