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阳光心灵
养成积极乐观心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尝试探讨目前大学生的几种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01
家庭教育指导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意识通常包括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估、心理状态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当自我意识过强,就会表现为过度的自我关注、自尊心过强、独立性过头、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他人意见、忽视他人想法等。而自我意识过弱,同样会表现为缺乏自我认知、缺乏自信甚至自卑、自我概念模糊、缺乏自我改善的意愿等等。
02
焦虑障碍
包括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未来规划或社交活动感到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生理不适,比如情绪不稳定、手抖、强迫晚睡、情绪性进食、消化系统紊乱等等。
03
抑郁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等等,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人际关系问题等,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04
行为成瘾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等等,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人际关系问题等,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05
人格障碍
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等。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通常与家庭环境、童年时期经历以及社会交往等因素有关。
06
双向情感障碍
也称为躁郁症,特点是情绪高涨(躁狂)和低落(抑郁)的交替出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原因
01
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辩证思考能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信息,尤其是来源复杂的自媒体信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都有着复杂的动机。而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面对信息冲击时,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影响。
02
日渐复杂的家庭因素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内部环境越加复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非传统家庭结构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情感支持和角色模范反面存在缺失。同时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父母期望、父母关系等等都在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进而增加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影响。
03
社会竞争加剧传导至校园
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竞争日渐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导致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增大,担心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不确定和担忧。同时自媒体为吸引眼球夸大事实,偏颇报道;就业培训、面试辅导等商业机构的恐吓性宣传,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对学业和就业的恐惧情绪,从而产生压力和焦虑。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
0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当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2
提高学生信息分析能力
通过扩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内容和实践活动,开阔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学习应对社会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比如邀请不同职业的工作者进校园讲述工作、生活经验。
0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评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04
加强重点学生的预防干预
围绕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由授课老师、辅导老师共同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跟踪、引导和干预。
05
健全重点问题的干预体系
围绕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校园欺凌、情感危机等领域专门制定干预方案,比如学业互助、就业指导、经济补助、校园督查、知心热线等形式的干预体系,在提高学生应对能力的同时降低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传统观念、家庭结构的调整,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由于生活阅历、经验以及理论与实践学习的不足,大学生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其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容易受到网络上复杂来源信息影响,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校园生活和学习。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多方协同合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能,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后盾。
文字编辑:张朋
图片:来自网络
校对:张朋
初审:张朋
复审:李永涛
终审:周景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