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反映省委省政府“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与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共同开展“高质量发展书记谈”主题活动。7月5日,“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栏目组走进我校,深度访谈党委书记杨涛,了解我校近年来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在我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现将访谈内容整理编发,供大家参考学习,以便更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高质量发展书记谈”,我是主持人张凌霄。七十载春华秋实行致远,七十载弦歌不辍谱新篇。本期栏目,我们邀请到西安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涛, 和我们分享在党建引领下,西安财经大学的高质量发展经验和历程。杨书记,您好。
杨涛:主持人好!
主持人:杨书记,咱们西安财经大学的校训是“博学 明理 立诚 济世”,这八个字传递着一代又一代西财大人的不竭追求,也引领着学校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近期,全国各省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刚刚结束,相信有许多学子在他们的志愿中填下了“西安财经大学”,首先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西安财经大学。
杨涛:好的。想要了解学校,可以记住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是“省部共建”。西安财经大学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一所财经类大学。
二是“七十年”。今年是西安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6月18日迎来了建校70周年校庆。办学70年来,学校几经合并,几度更名,四脉合流谱写新篇。这四脉是学校的4所前身,西北贸易学校(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陕西财政学校(陕西财政专科学校)、西安基础大学(陕西经贸学院)、西安统计学校(西安统计学院),合并改名是为顺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改的是名字,不改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
三是“十八万”。这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成绩。办学70年来,西安财经大学为国家,主要是为陕西和西部地区培养了十八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他们秉持“博学 明理 立诚 济世”的校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经管特色”。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统计学被列为省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47个,其中金融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2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另外还有11个“省级一流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称为省属文科三大院校之一。西安财经大学应该是喜欢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省内高校的最佳选择,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主持人:我看到学校的公寓、食堂、体育馆等硬件设施齐备而且校园环境很好,相信除了您刚才说到的学科建设之外,广大考生以及想要来校就业的优秀教师、学者对学校的民生保障措施和政策应该也非常关注。杨书记,能不能从民生角度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相关措施和政策?
杨涛:好的,我从两个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层面是人才引进。为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来校工作,学校着力在青年人比较关心的“房子、孩子、票子、帽子、位子”上解决问题:一是房子,学校通过清理住房,为青年职工解决周转房,另外也正式申请上报了人才住房,计划在新校区新建300余套人才住房;二是孩子,为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学校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学大学城校区达成协议,并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也达成协议,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为青年人解除后顾之忧;三是票子,我们对人才实行“三个15万”政策,即对新引进博士给予15万安家费、15万年薪和15万科研启动经费;四是帽子,学校对新进博士开通特评制度,不少优秀博士在入职一年后即获评副教授;五是位子,新进博士和辅导员在入职一年后即可获得事业编制。通过对这“五子”的解决,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工作。当然,学校也重视青年人才进校后干事创业环境的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向上、进取的干事创业环境,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每年50个博士引进计划,实现了从过去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好”。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我们有4个校区,地理位置都很优越,3个老校区毗邻大雁塔,长安校区是主校区,占地1279亩,被很多人赞为陕西最美校园。她坐落在“两水”(滈河、潏河)之间美丽的神禾原上,秦岭的优美云海时常近在眼前,秦始皇祖母夏太后大墓遗址广场在学校中心位置,所以学校的地势有皇家园林之势。学校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交通便利,在建的二号地铁线南延伸段的终点站就在学校东校门。此外,我校的“未来学习空间”“西安财经大学曲江创新创业园”在西部地区高校中,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建设水平来讲都当属一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主持人:谢谢杨书记,也希望更多的学子和优秀教师学者来西安财经大学学习和工作。我了解到,咱们西安财经大学在党建方面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说“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学校品牌,请杨书记为我们系统介绍一下,学校是如何将党建引领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的?
杨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校党委要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我校在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西财大特色的做法。7月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我撰写的文章《抓好“八个关键点”引领高质量发展》。这八个关键点是:加强统筹规划,抓好核心点,统一思想,提升领导力;聚焦根本任务,抓好立足点,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提升引领力;实施目标牵引,抓好关键点,确保方向一致、步调一致,提升竞争力;深化机制创新,抓好突破点,激发活力、形成干事创业风气,提升驱动力;坚持人才强校,抓好支撑点,这是办学兴校的关键一招,提升战斗力;强化民生保障,抓好根本点,建立科学发展观,提升凝聚力;推进开放办学,抓好切入点,解决资金不足、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汇合力;优化政治生态,抓好保障点,这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形成的根本保障,提升向心力。学校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更名大学后步入发展新阶段的实际校情,审时度势,廓清发展思路,进一步确立“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战略奋斗目标,突出重点、把握要点、攻克难点,从这“八个关键点”着手,抓紧抓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有效增强了学校综合治理效能和事业发展整体活力。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的“八个关键点”,第一个是统筹规划,的确,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在高校能否落地见效,高校党委统筹规划、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杨书记,请您谈谈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在党建引领方面是如何统筹规划,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
杨涛:首先是统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上拿出真本领,取得好成果。”西安财经大学作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学校党委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周三全校教职员工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固定日”制度等,通过学习和分层分类培训研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上来,不断增强干部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这两年多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也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其次,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师生身心安全,还包括了资金安全,处理好建设与民生保障的关系等。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党委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事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组织党员志愿先锋队,划定服务责任区、设置党员先锋岗,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发挥表率作用,党员成为学校和社区安全的中流砥柱,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我们把党的组织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政治优势,学校在去年全省高校稳定安全工作中排名第一。
主持人:听了您的讲述,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党委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省委巡视组在进驻学校巡视党委工作中给予“学校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的高度评价。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学校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实在的举措?
杨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基础。2018年学校更名成功后,学校党委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这届班子近期重点抓四件事:确定一个好的发展目标,树立一个好的校园风气(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风气),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打好基础。
如何建设好的政治生态?具体说,一是严格选人用人制度,树好选人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一句古训告诫我们“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党的好干部标准,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口碑好、干事创业有成绩、乐于奉献、廉洁自律的干部提拔起来,让那些托关系、走后门,又不好好工作的人不能“梦想成真”,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生态的好转,促进了干部作风、教风、学风、校园风气的整体好转。
二是弘扬正气。学校用好“三项机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好干部、好教师、好学生选出来、树起来、学起来。每年的年初工作会、五四表彰会、教师节表彰会等,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到场表彰奖励,校园媒体加大宣传报道,树立导向,培育正气。
三是打击歪风邪气。学校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近年来严格依据党纪校纪,对违纪违规的领导干部、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从严查处。通过这些工作,学校风气发生明显变化,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学校的凝聚力强了,发展的速度也快了。
主持人:杨书记,今年是西安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6月18日学校也是刚刚过了充满意义的70周岁生日。我在这里也表示衷心的祝贺。
杨涛:谢谢。
主持人:杨书记,听说校庆当天有数千名西财大校友,从五湖四海过来,与全校师生一起见证了母校的七秩芳华。优秀的校友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践行着西财大精神。我们知道,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请杨书记谈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杨涛:正如开始时我讲到,最值得我们引以为荣、引以为傲的是建校70年来学校培养的18万校友为国家社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有的成为省部级领导,主政一方;有的成为商界精英,引领一域经济发展;有的成为专家学者,致力知识报国;有的成为创业骨干,唯实惟先;有的长期扎根在边疆、基层,默默奉献。这些校友身上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博学 明理 立诚 济世”的校训对校友们影响深远。他们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都将校训精神熟记于心并努力践行,报效祖国;二是校友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特质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实施“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通过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编制项目和各类社会实践项目,深入了解了国情,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的“四个自信”和使命感、责任感,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主持人:如果说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根本任务,那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则是推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我们了解到,在这方面,学校实施了“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强校”战略,请您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杨涛: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强校最基础的工作。我校的人才队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队伍还显薄弱,突出表现在博士化率离45%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领军人才匮乏,突出表现是国家级、省级人才偏少。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的办法是“引、育”并举。关于“引”,一是每年选引博士50名以上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选聘十几名优秀硕士充实到管理岗位和辅导员岗位,形成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二是采用柔性引进方式,为每个一级学科选聘“雁塔学者”和“特聘教授”,形成领军人才队伍。关于“育”,主要是对现有队伍进行提升,总体思路就是给每个努力上进的人打开上升通道,一是通过破“五唯”,使大批因学历限制的教师重燃“教授梦”,激发了教师科研教学的热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分别实施“青年英才发展计划”(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中青年教师),下一步还计划实施“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中年教师),这样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奋斗目标,不致于使很多人因无目标而“躺平”。此外,学校每年还通过选派教师到地方行业挂职、到高水平大学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全员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教授职称申报人数成倍增长,科研经费到账额也成倍增长,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学校发展,明确目标和定位至关重要,那么,请您谈谈在办学治校过程中,结合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杨涛:国家在新时代强调高质量发展,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陕西是高教大省,这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和核心竞争力。但陕西高校总体上呈现出“工强、理弱、文差”的现象。西安财经大学作为陕西唯一一所以经济、管理为主干的文科性大学,有责任也有空间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更名大学,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学校发展。这个目标在2018年成功实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发展活力,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十四五”学校的目标就是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已启动申博工作机制,以此全面带动学校向高水平财经大学迈进。同时,我校结合财经特色,“弘扬秦商文化,重振秦商精神,做新秦商人才培养基地”,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主持人:“学科专业扎根活动”以及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是西安财经大学的特色,请您谈谈学校具体是怎么做的?
杨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并在后来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同时讲到“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基于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我的体会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中国大学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一定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但如何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呢?那一定是在学科、专业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之需的结合点上所形成的不可替代性或优势性。为此,我们学校从2016年以来就持续开展学科、专业扎根活动。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扎根活动做得比较好的,也是发展得好的和出成果多的。比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发挥智库作用,连续5年召开“丝路经济国际论坛”、发布“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成效指数;我校统计、应用经济学科结合营商环境建设和国家脱贫攻坚行动,连续5年牵头陕西省“3·15”消费环境指数调查,圆满完成1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结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我校做出了大量首创性理论探索等。这些都是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指示和开展“学科专业扎根活动”的体现,我把这种现象总结一句话概括:“只有落地生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主持人:谢谢您的总结。今天的访谈非常好,杨涛书记从西安财经大学的整体发展、党建引领学习到精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讲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也希望西安财经大学未来可期、越办越好,谢谢杨涛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