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导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受到产能结构性缓解以及消化前期库存等因素影响,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部分芯片需求呈现下滑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库存高企的现状,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牢牢把握市场变化趋势与客户需求,采取“去库存、抢市场、练内功”的经营策略,一方面通过积极的价格政策和良好服务,增加公司产品出货量,有效实现去库存,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流程梳理、信息化建设、体系认证等手段,推行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研发效率,不断钻研探索、攻克技术难题,促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管控,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具体情况如下:
1、发挥产品结构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客户众多的优势,狠抓细分领域和客户发展机会,有效增加产品出货量,扩大公司产品市占率,实现了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公司是一家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产品除了8位及32位MCU产品以外,还有多种SoC、ASIC以及功率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拥有数百家包括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厂商、板卡厂、方案公司、经销商在内的直接或间接客户。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密切关注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占领市场,在市场低迷中实现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2018--2023年公司年出货量分别约是:3亿颗、5亿颗、8亿颗、10亿颗、11亿颗、18亿颗)。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库存水位较高,特别是2023年上半年公司库存持续增长,为了有效去库存,公司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增加出货量,在传统淡季的二三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增长,遏制了库存增长的态势;在四季度下游需求反弹,公司出现结构性缺货的情况下,单季实现出货量约6亿颗;全年出货量达到约18亿颗,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度同比增长超过60%,扩大了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效实现了公司“去库存、抢市场”的经营策略。虽然公司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但由于产品价格下调明显,营业收入增长率远远不及出货量增长率,全年仅实现营收7.1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约12%。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明显,全年综合毛利率约17%,公司首次出现亏损。2024年,随着公司高成本库存产品的消耗、上游晶圆代工成本的下调和公司新产品的推广,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望回升。
2、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聚焦MCU,积极进行新品研发和老产品更新迭代,为公司近期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近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规模分化加速,行业集中度呈进一步加强趋势。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MCU设计方面的积淀优势,收缩了在功率器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聚焦MCU,持续进行MCU相关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新品推出,确保公司优势更加突出。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投入12,046.91万元,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2.80%,主要原因为研发向MCU聚焦,收缩了功率器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完成20余款老产品的更新迭代和近十款新产品的推出,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为公司新年度的营收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和产品竞争力。
3、持续改善客户结构,积极拓展新应用领域,夯实公司营收增长点
公司深耕智能家电领域20余年,在智能小家电的小客户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在智能家电领域,公司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和供应链稳定优势,逐步被更多大品牌客户接受,以美的为代表的品牌客户收入占比逐步提升;消费电子领域重点推广测量类产品,测量类产品在医疗健康市场得到突破,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控制中的无刷电机应用团队改组成功,团队方案服务能力和对客户响应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得到恢复,四季度电机控制MCU产品出货量得到回升;车规级MCU2022年三季度量产出货以来,当年实现出货量过100万颗;报告期内,汽车电子领域芯片需求矛盾得到缓解,致2023年上半年车规级产品出货量环比下滑明显,但公司通过代理商和tier1持续拓展车企客户,不仅与主流的国内传统车企均建立了业务联系、导入了具体方案,而且还在多款新能源车型中,比如问界5、7、9车型中获得产品定型,下半年车规级产品出货量出现稳定攀升态势。
4、进行公司内部组织变革,提升系统性业务及营运能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持续进行组织变革,探索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组织机构。将研发部门划分为技术中心和研究院,前者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后者负责IP研究和技术储备,处理好近期成长投入和远期发展投入关系;聚焦MCU整合事业部,保留消费电子、智能家电、无刷电机和工控汽车等4个事业部;理顺事业部与销售部的关系,成立销售管理平台和市场部;持续完善IPD流程,加强产品研发过程管控,提高研发投片一次性成功率;引入咨询老师,对公司管理、IT建设、品质管控、人力资源等建设进行指导,提供公司管理水平,持续进行16949培训和26262的认证,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5、积极保障投资者权益,做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并结合公司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章程相关规定,保障全体股东权益。同时,作为上市公司,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回报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方式,除了业绩增长与分红外,公司也很重视与投资者的交流。自公司上市以来,不断加强董秘办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信息披露规则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各类经营报告,同时,积极与投资者通过投资者专线、上证E互动、邮件、现场调研、参加策略会等方式,以走出去、迎进来方式,开展()多形式的交流,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解答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数字和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力求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一家芯片应用方案公司,创始人在方案开发过程中萌发芯片设计初心,2001年跨界进入芯片设计行业并成立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控制器所需芯片从ASIC芯片设计开始,不断拓展技术布局,如今掌握8位和32位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和底层核心算法等设计能力。产品在55纳米至180纳米CMOS、90纳米至350纳米BCD、双极、SGTMOS和IGBT等工艺上投产,并逐步向40纳米、20纳米等更高制程迈进,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健康、汽车电子等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以MCU芯片为核心,还包括各类ASIC芯片(高精度模拟、电源管理、通信交互、功率驱动等)、SoC芯片、功率器件芯片和底层核心算法,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MCU是芯片级的计算机,又称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MCU芯片的组成部分可分为:中央处理器、存
储器、以及输入/输出。MCU芯片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MCU芯片指的是将可开发的资源(ROM、RAM、I/O、EPROM)等全部提供给用户。专用型MCU芯片指的是其硬件及指令是按照某种特定用途而设计,例如录音机机芯控制器、打印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等。公司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设计MCU的企业之一,2004年就在华虹宏力工艺研发MCU芯片,并于2005年推出公司首颗8位MCU,如今MCU产品以专用型为主,覆盖8位和32位全系列,具体如所示:
ASIC是专用集成电路,是指应特定用户要求或特定电子系统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例如ADC、DRAM、FLASH等这些具备明确单一功能的,或者H.264编解码、802.3协议、5G基带等特定应用场景的芯片,功能相对单一ASIC在批量生产时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提高、性能提高、保密性增强、成本降低等优点。公司2002年推出自主设计的第一款专用新芯片--燃气热水器定时芯片,2014年进入栅极驱动设计,2018年进入高精度模拟产品设计。目前,公司针对特定领域推出具备完美性价比及能效优势的专用芯片系列,产品包括传感、触摸、显示驱动、电机驱动、高精度ADC、BMS模拟前端、遥控、线性稳压器等。
数据转换芯片主要包括模数转换(ADC)和数模转换(DAC)芯片。ADC用于将真实世界产生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输入,数字集成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然后用DAC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进行输出。公司的高精度ADC产品,通过采样和噪声整形等方式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其中24位高精度ADC的有效精度达到21.5位。
电源管理芯片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关键器件,使得电压和电流应保持在设备可以承受的规定范围内,其性能优劣和可靠性对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功能一般包括电压转换、电流控制、电源选择、电源开关时序控制等。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主要产品包括线性电源LDO和开关电源DC-DC等。其中LDO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用于实现低压差场景下的降压转换,具有低噪声、纹波小、高精度等特征;而DC-DC可以实现降压、升压、升降压转换等多种功能,电压及电流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实现高转换效率。
功率IC是半导体芯片中模拟芯片的典型代表,可实现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的变换控制与调节,为后续电子元器件提供相应的功率供应和管控要求。公司栅极驱动IC主要为电机驱动IC,其能够将电机控制器/MCU输出的低压控制信号转换成驱动功率器件的高压驱动信号,来驱动功率器件进行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电机工作,集成了高侧和低侧驱动器,可降低开关损耗,适应嘈杂的环境并提高系统效率。公司的驱动IC产品包含单相半桥、全桥、三相全桥产品系列,可满足多种场景的应用要求。
公司的ASIC芯片系列如所示:
SoC是系统级芯片,又称片上系统,一个专用目的的集成电路,是由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组合在一个芯片上形成的系统或产品,其中包含完整的硬件系统以及承载的嵌入式软件。SoC芯片组成可以是系统级芯片控制逻辑模块、微处理器/微处理器CPU内核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嵌入的存储器模块、外围通信接口模块、含有ADC/DAC的模拟前端模块、电源提供和功耗管理模块、用户定义逻辑以及微电子机械模块,以及内嵌的基本软件模块或可载入的用户软件。SoC芯片通常为客户定制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标准产品。公司以高度集成的优势,将数字和模拟IP设计在同一颗SoC里以实现特定的功能应用。例如电机控制、无线充、测量、无线链接、高压驱动、电磁加热、BMS、电动牙刷等混合信号SoC,不但可以简化设计,同时可以有效缩减BOM尺寸面积,较之传统芯片电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可以灵活且充裕的能力来执行更高级、用户应用级别的任务。公司现有SoC产品如所示:
功率器件又叫功率分立器件,是在电力控制电路和电源开关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电子元器件,主要用于电子电力的开关、功率转换、功率放大、线路保护等。MOSFET和IGBT的推出,集高频、高压、大电流于一身,使功率器件的应用从单一的电力领域迅速渗透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变频家电等各大领域。功率器件属于模拟电路,相对于数字电路,开发难度较大,需要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公司早在2013年第一款1350V沟槽型终止IGBT就实现量产。目前,公司推出新一代的SGTMOS、IGBT和CSPMOS,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系列,提升了公司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的功率器件产品如:
底层核心算法就是各种用于计算机自身运行的驱动程序(经过选择并可以更新)和为控制运行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公司注重底层核心软件算法的研发设计,让客户更容易使用公司产品,目前能够提供触摸库、上位机控制软件、电机底层算法等,如所示:
公司负责芯片产品的设计,将所有的晶圆制造和主要的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通过委外方式实现。
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医疗健康领域,可为该类领域的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应用领域如所示:
(二)主要经营模式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行业内分工的逐渐细化,集成电路行业的经营模式也逐渐成熟,其主要经营模式包括IDM模式和Fabess模式。
IDM模式(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即垂直一体化模式),指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晶圆测试、芯片封装和测试均由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完成。该模式便于公司内部整合资源、获取整体高额利润,但对企业的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管理组织水平以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诸如英特尔(Inte)、三星(Samsung)等国际芯片大厂主要采用IDM模式。
Fabess模式(Fabrication-Less,即垂直分工模式、无晶圆模式),指企业专注于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将晶圆制造、芯片封测等环节分别委托给专业的晶圆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完成。该模式对资金和规模门槛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全球绝大部分芯片设计企业均采用Fabess模式。
公司总体属于Fabess模式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中优势资源用于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环节,将全部的晶圆制造、晶圆测试及主要的芯片封装、芯片测试委外代工完成,同时自建一条研发促进、产能调节型的芯片封装、测试产线,确保研发产品的快封、快测和必要芯片封装、测试的产能调节。公司的研发、采购、销售模式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集成产品开发(IPD)理念构建了规范、严格的芯片产品开发流程。IPD贯穿产品的概念、设计、开发、验证、发布和生命周期阶段,在IPD理念下,公司通过组建市场、研发、质量等跨部门人员参与的产品开发团队(PDT),实现从方案设计、芯片设计、芯片验证到芯片维护的全流程技术和质量把控,确保研发成果向市场产品的高效转化。公司的芯片产品开发流程具体如下:
(1)方案设计阶段
公司市场部门、各事业部、研发中心密切跟踪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动态和行业政策法规变化,通过客户沟通等方式参与市场需求搜集,经评审通过后,研发中心开展立项可行性分析,内容涵盖产品定义、产品功能和特色、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分析等,并发起立项申请,经审议通过后项目正式立项。系统工程师进行产品需求规格分解,定义产品规格;IC工程师对产品的关键功能和参数进行仿真;质量工程师制定质量保障计划,确定产品质量目标和质量保障活动。决策管理团队进行计划决策评审(PDCP),通过后进入芯片设计阶段。
(2)芯片设计阶段
产品研发部制定设计开发任务书,明确项目分工和人员安排。IC工程师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根据DFMEA分析结果进行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设计,以达到产品的功能需求,并对电路进行软件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版图工程师针对IC工程师的设计结果对产品进行版图设计。IC工程师汇总版图设计之后的接口文档,确定封装信息与产品特性,由质量部根据工厂资质和产能,确认供应商清单。测试工程师依据产品的功能和仿真结果,制定芯片验证方案,进行软硬件设计,工具工程师进行IDE/编程软件/编程调试器的设计。在上述设计审议通过后,决策管理团队进行投片决策评审(TDCP),通过后进行流片。
(3)芯片验证阶段
晶圆代工厂流片成功后,研发中心下达封装任务确认单,发往封装厂商进行工程批封装。工具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进行工具和软硬件的开发。待工程批回片后,进行工程批测试,包括研发遍历测试、研发组合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工程批测试通过后,进行小批量测试;小批量测试通过后,进行试产测试,针对试产测试结果,公司内部进行试产转量产评审,评审通过后,决策管理团队进行可获得性决策评审(ADCP),评审通过后,产品发布。
(4)芯片维护阶段
产品经理开展项目结算会议,IC设计师进行研发维护,系统和芯片验证工程师进行技术维护,决策管理团队进行项目绩效考核。
2、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分为直销和经销,均为买断式销售。直销的客户群体主要为生产各类终端电子产品的厂商或智能控制器生产商;经销的客户群体主要为方案商和渠道商,方案商具有一定技术开发和外围器件配套能力的企业,其采购的集成电路产品经过二次开发形成整套应用方案,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为:公司接受经销商订单,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产品交付经销商并由其对质量合格的产品进行验收,除有质量问题外一般情况不予退货,属于买断式销售。产品定价原则为根据产品的类型、价格和数量综合考虑,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3、采购模式
在Fabess经营模式下,公司专注于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全部的晶圆制造、晶圆测试和主要的芯片封装、芯片测试通过委外的方式完成。因此公司需向晶圆代工厂采购晶圆生产、晶圆测试,向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采购封装、测试服务。具体来说,公司研发中心在完成集成电路物理版图的设计后,交由光罩公司根据物理版图制作掩膜板,供应链管理部依据市场规划向晶圆代工厂下晶圆代工订单,并将掩膜板交给工厂进行晶圆生产。晶圆代工厂完成晶圆生产后,形成集成电路半成品,并根据公司的指令,将其发至特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封装、测试企业则依据公司的封装测试订单进行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完成后形成集成电路成品,经公司质检通过后入库。公司于2011年在四川遂宁建设一条封装测试产线,主要用于新品的快封、快测和特定料号和产品封装、测试,一方面加快了新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在封装、测试产能紧张时进行调节。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营业务为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根据所处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代码“6520”。集成电路是20世纪的一种半导体微型器件,是经过氧化、光刻、扩散、外延、蒸铝等制造工艺,把半导体、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及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微型硅片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然后焊接封装成的电子微型器件。集成电路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模拟集成电路又称线性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指幅度随时间变化的信号,例如温度、压力、浓度等)。而数字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号(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公司具备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
(1)行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集成电路是核心技术高度聚集的领域,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开始对国内产业的关键芯片实施“卡脖子”政策,因此加大力度发展自主可控的芯片设计技术和芯片产品、发展自主可控的整个产业链技术已成为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
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分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三个主要环节。集成电路设计是源头,芯片高度集成了市场应用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集成了高科技核心技术和算法、集成了数模混合设计技术、经验和技巧,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在生产制造方面,除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大陆晶圆代工厂发展外,也吸引了中国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的芯片制造业厂商投资。在此大背景下,芯片制造业厂商如台积电、格罗方德等纷纷在大陆投资建厂和扩张生产线,晶圆加工工艺持续改进,国内封装测试企业如()、()等技术水平也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步成型,持续增加的芯片制造和封测产能极大地降低了Fabess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成本,同时也增强了芯片产品供货的可靠性,为广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在资本和政策的支持下,增长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与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速尤为迅猛。
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导致市场变化较快。根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需要公司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求跟上市场的需求。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不断革新,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产业,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要求较高,具有技术门槛高、产品附加值高、细分门类多、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2)行业技术门槛
在技术门槛方面,集成电路设计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先导性特征,决定了企业进入该行业需突破极高的技术壁垒。同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下游需求不断更新,市场热点快速变化。成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能够基于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行业底蕴,进行前瞻性研究、多元化布局,从而维持长期稳定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随着国产化浪潮推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已达3,451家,设计企业数量众多,但大部分盈利能力仍然较低,国产芯片指标差异与系统要求存在差距,高端芯片突破困难、去库存缓慢、恶意价格战等现象时有发生,一哄而上造成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竞争,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内卷”现象愈演愈烈。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集成电路按处理的信号对象不同,通常可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两大类。公司是国内知名的MCU供应商,且为国内少有的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同时掌握数字和模拟设计技术,具备8位和32位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和底层核心算法的设计能力,具有技术布局全、产品系列丰富、应用领域广的特点,能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在55纳米至180纳米CMOS、90纳米至350纳米BCD、双极、SGTMOS和IGBT等工艺上持续研发投产,并逐步向40纳米、20纳米等更高制程迈进;在下游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公司保持稳定的产能采购,四季度又加大了晶圆采购,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产品包括8位、32位MCU、SoC、ASIC等芯片以及功率器件,新品持续推出,老品不断更新迭代,产品门类更加丰富;各类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其中8位机出货量约12.7亿颗,32位机出货量约1.3亿颗,各类ASIC出货量约3亿颗,全年出货量约18亿颗,比上年度同期增长达68.90%;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公司出货量创造历史新高,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MCU芯片产品迭代发展迅速,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对MCU芯片产品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产品定义和研发都提出挑战。技术层面,目前8/32位内核产品占据主流,其中8位内核产品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开发的优点,而32位内核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场景,并且需要提供从精简资源到丰富功能配置的多种产品系列,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不同应用领域,对MCU的稳定性、功耗、时钟精度等技术指标有进一步要求。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兴起,未来MCU设计将向高性能、高智能,以及更低功耗、更安全、更小尺寸和集成无线功能发展。
市场方面,MCU行业随整体市场需求波动。由于中国物联网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下游应用产品对MCU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MCU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未来5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MCU市场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预计2026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13.00亿元。
总体看,以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恩智浦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近几年中国企业MCU产品在产品性能、集成度、稳定性、配套开发生态等各方面都有很好发展,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国内MCU产商由原先集中于消费电子,开始向汽车电子、智慧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进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国产化、自主创新、“卡脖子”等领域仍将处于快速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从世界行业标杆企业发展模式来看,世界上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无论是传统意义的模拟芯片巨头TI、ADI等,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芯片巨头ST、NXP、Microchip等,都通过技术拓展、并购整合,打破数字和模拟的技术界限,兼顾模拟和数字技术,成为技术布全、综合设计能力强、产品品类多的企业。从国内来看,近年来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也纷纷拓展技术布局,不断走向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融合发展的道路。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在不同工艺平台获得10多项研发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
1、40nm消费级通用MCU研发成功;
2、40nm高性能车规级MCU研发成功;
3、55nm电机CMS32M67系列量产;
4、工控类用于水表/气表BAT32G127量产;
5、家电RISC内核触摸类产品全系迭代升级量产;
6、消费类RISC内核全新系列化产品量产;
7、测量类首款M0+内核产品量产。
注:“其他”为集成电路布图。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2、研发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深耕20余年,不断拓展自主设计能力,积累的自主IP超过1,000个,具有技术全面、产品线丰富、人才团队建设完善、供应链保障度高的特点。
1、技术布局全、应用领域广
公司围绕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和算法进行技术与产品布局,经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具备主流系列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高性能触摸和底层核心算法的设计能力,掌握各类自有IP超过1,000个;产品在40纳米至180纳米CMOS工艺、90纳米至350纳米BCD、高压700V驱动、双极、SGTMOS、IGBT等工艺制程上投产,可供销售产品900余款,可满足多个细分领域不同客户对芯片功能、资源、性价比的差异化需求。全面的技术能力,使公司成为平台型的芯片设计企业,实现了芯片的结构化和模块化开发,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可快速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还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类、物联网、医疗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应用领域广的优势。
2、整合能力强、集成程度高
公司始终追求集成电路的本质,通过全面的设计技术(数字、模拟、功率器件设计能力)提升外围电子的整合能力、提高产品集成度,通过提供更多的算力、存储、集成模拟功能、管脚组合和封装形式选择,不仅可以支持嵌入式应用开发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方案,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3、团队协同好、平台型开发
IC设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公司结合不同城市的地域特点、人才储备优势和贴近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团队的布局,并于2018年在成都购置16亩土地建造22,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形成以成都为研发中心,以中山、重庆、北京、上海、新加坡等技术团队为支撑的“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技术布局;团队分别为IP设计部、数字产品部、模拟产品部和功率器件部以及应用开发支持部门。
公司以MCU为核心的研发平台成熟,自有IP过1000个,面向具体应用定义产品后进行模块化、结构化设计,新产品设计,开发边际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市场导入快,新领域营收增长快。
4、合作程度深、产能保障好
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稳定合作多年。2001年与封测厂天水华天合作,携手共同成长;2005年与晶圆厂华虹宏力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8位MCU芯片,开启全方位、全产线深度合作,2021年在3个工艺实现量产,是华虹12寸厂90/55nmeFash工艺首发客户,同时也是少有的在其所有工艺全部量产客户;2013年与晶圆厂GLOBALFOUNDRIES合作,并开发自有EE存储IP使用至今;同时公司寻求多晶圆厂、多工艺合作,确保晶圆产能持续增加以支撑公司快速发展;2014年与测试厂广东利扬芯片建立芯片测试合作。长期合作所积累的信誉与共同增长的产能供给与需求,加深了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供应链合作黏性,在产能上得到较为稳定的保证。此外,公司在四川遂宁建设有产能调节型的封装测试产线,增强公司封装测试的应急能力和工程批芯片即封即测的能力,提高新产品研发验证效率。
5、产品应用经验丰富、贴近市场紧密
公司创始团队具备多年芯片应用开发经验,对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具有深刻的理解。2001年公司从芯片产业链的应用开发端走向前端的研发设计,继承了芯片应用开发基因和对应用开发认识的天然优势,善于从应用端和客户功能需求角度定义芯片、规划产品,充分认识到应用开发对芯片市场推广、更新迭代的作用,保持了强大的应用开发队伍,长期对产品进行应用研究和对客户进行技术支持,促进公司产品快速推广,降低了客户开发难度,同时在对客户服务和交流中掌握终端产品的功能需求,并将获得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前端,使公司在新产品定义或升级换代中准确响应终端需求,设计出市场定位准、资源配置恰当、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的芯片产品。
6、产品系列全、客户群体多
公司产品系列全,包括8位和32位MCU、ASIC、混合信号SoC、功率器件等,对应的应用领域广、市场空间大。公司产能在各产品线、领域中高效调节与配置,确保产能消耗和实现更大产能附加值;公司客户群体多,无大客户依赖,客户关系均衡,抗市场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强。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14亿元、-3,323.09万元、-2,194.85万元、-7,135.23万元,收入同比增长12.06%,利润较上年度由盈转亏,主要原因为: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行业周期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消费电子市场和家电市场需求不景气,行业处于去库存阶段,各企业纷纷降价抢占市场;公司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主动下调售价,毛利率大幅下降所致。
1、消费电子领域竞争尤为激烈,公司产品价格下调最为明显,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1,070.61万元,成本为29,712.52万元,毛利率为4.37%,较上年度下降32.79个百分点。
2、智能家电领域实现销售收入为29,853.47万元,成本为21,749.44万元,毛利率为27.15%,较上年度下降16.49个百分点。
3、工业控制领域实现销售收入7,815.59万元,成本为6,055.21万元,毛利率为22.52%,较上年度下降21.34个百分点。
4、汽车电子领域实现销售收入约2,245.59万元,成本为1,372.70万元,毛利率为38.87%,较上年下降0.75个百分点。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所处的集成电路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公司自上市以来,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新招聘大量优秀高端人才,在保障现有产品性能及功能优化的同时大力增加新产品的研发,努力缩短新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周期。
1、产品研发风险
公司作为芯片设计公司,为适应市场新需求和新变化,坚持以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引领。由于芯片设计的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且流片成本较高,若公司产品研发失败,存在前期投入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正在从事的主要研发项目包括大家电主控芯片研发项目、车规级MCU系列芯片研发项目、基于55/40纳米制程的芯片研发项目、下一代电机系列芯片项目和动力电池BMSSoC研发项目等。上述新产品研发的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若公司在产品规划阶段未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走向,或未能维持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及研发体系的稳健运作,或在研项目的下游产品技术路径、应用场景等未获市场认可,将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若公司研发投入未能及时产业化、技术人才储备无法适应行业的技术形势,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无法及时、有效地推出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可能会对公司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
2、研发人才流失及技术泄密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上,对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较高。当前公司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研发阶段,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客观上也存在因人才流失而造成技术泄密的风险;针对人才流失风险,公司建立了包括薪酬、绩效及股权激励在内的多渠道激励模式,不断吸引行业内优秀人才,建立技术领先、人员稳定的多层次人才梯队。
另外,公司核心技术涵盖产品研发的全流程,公司的Fabess经营模式决定了公司需向委托加工商或合作伙伴提供相关芯片的技术资料,如因个别人员的工作疏漏、主观对外泄露或供应商管控不当等原因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密,可能对公司产品研发进展、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对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
(四)经营风险
1、供应商集中度较高风险
公司采取Fabess模式,将芯片生产及主要的封测等工序交给外协厂商负责。公司存在因外协工厂生产排期导致供应量不足、供应延期或外协工厂生产工艺存在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行业特性,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均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主要由大型国企或大型上市公司投资运营,因此相关行业集中度较高,是行业普遍现象。如果公司供应商发生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或因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出现产能紧张等因素,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产能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原材料及封装加工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晶圆、封装及测试成本构成,晶圆采购成本和芯片封装测试成本变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进而影响毛利率和净利润。晶圆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由于晶圆加工对技术水平及资金规模要求极高,全球范围内知名晶圆制造厂数量较少。如果未来因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量旺盛,公司向其采购晶圆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具有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和技术更迭较快的特点。为维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如若公司未能契合市场需求率先推出新产品,或新产品未能如预期实现大量出货,将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出现下降的风险。
2、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根据已有客户订单需求以及对市场未来需求的预测情况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存货规模随业务规模扩大而逐年上升。若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或公司不能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优化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存货规模,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从而存货跌价风险提高,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报告期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公司相应改变销售策略、放宽了账期,导致应收账款增加明显,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绝对金额可能逐步增加。如果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由于某些客户因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回收货款,将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晶圆采购主要以美元报价和结算。随着公司总体业务规模扩大,境外销售及采购金额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虽然公司在业务开展时已考虑了合同或订单订立及款项收付之间汇率可能产生的波动,但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变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5、税收优惠政策变动风险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5号),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续年度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由于研发投入加大,四川中微芯成预计今年能够达到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指标,获利年度未超过5年,按免征企业所得税计提。
若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调整,或者公司不再满足享受以上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公司将需要补缴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6、非经常性损益变动风险
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4,940.38万元,较上年度增加5,689.41万元,主要来源于公司持有()(600877)的股票、大额资金理财收益和政府项目补贴等。随着二级市场波动,公司持有电科芯片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国家银行利率调整,理财收益存在下降的风险;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政府补贴有变化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公司的业务扩张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工业、智能家居、高端消费等应用领域的终端产品市场的迅速增长。下游应用市场种类繁多,市场需求变化明显,但单个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如果未来下游应用发展速度放缓,整体市场增长停滞,或者公司无法快速挖掘新产品应用需求,及时推出适用产品以获取新兴市场份额,可能会面临业绩波动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经济和行业波动风险
半导体行业是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并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法规和贸易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表现平稳,国内经济稳中有升,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未来,如果国内外宏观环境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经营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商务部已将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并且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名单,加强对“实体清单”的限制。公司的客户主要以境内企业为主,上述外部因素可能导致公司为若干客户提供芯片产品和服务受到限制。公司的部分供应商无可避免地使用了美国设备或技术,可能导致其为公司供货或提供服务受到限制。一旦国际贸易摩擦的状况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公司可能面临经营受限、订单减少或供应商无法供货等局面,若公司未能及时成功拓展新客户或供应商,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公司的营业收入下滑,令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下降。因此,公司存在生产经营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的风险。
公司将始终严格遵守中国和他国法律,坚定推进技术与产品创新,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与客户服务,不断推进国内与国外市场拓展,持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扩大客户覆盖;针对供应链产能紧张的状况,不断加强产业协作,提升现有产能保障。同时,根据供应商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新增供应商的考核与引入工作,努力推进合作进程,以分散风险,保障供应链长期安全与稳定。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剧烈,集成电路成为国家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是全球工业生产值最大的国家,但是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集成电路芯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2022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到电子消费市场和美国芯片管控的双重影响,芯片进口出现了下降的情况。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件,比2021年下降15%。按价值计算,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4156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5%左右,进口芯片支付的费用相当于2022年进口原油和铁矿石的总和。
中美在芯片上的博弈趋向激烈化。从芯片联盟、芯片法案,到半导体设备和先进芯片出口管制,美国加大了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加之国内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匮乏,使得国家的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国家将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列为长期发展战略,出台了多项支持和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给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在高端MCU领域,国外的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企业仍然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家可以从细分市场切入,以更好的服务和性价比,取代进口产品,预计未来国产MCU产品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目前,汽车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在动力系统、车身、座舱、底盘和安全等诸多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持续高增长。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新增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从而带动相关半导体器件获得显著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这个趋势带动单车使用的集成电路数量大幅度增加,两个因素叠加,使得车规级芯片的需求量剧增,尤其功率器件,模拟、逻辑、MCU等集成电路也是重要增长点。而在汽车电子领域,国产芯片占比极低,基本被国外大厂如瑞萨,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占据,国产化替代需求强烈,未来国内相关企业在该领域将会有大量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3、全球无刷电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无刷电机下游市场的兴起,加上全球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的重视,以及各国逐渐出台对于节能型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全球无刷电机行业有着非常明亮的发展前景。直流无刷电机可以实现无级调频、调速,能效转化率高,综合节电率可达20%-60%,在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已开始应用。随着高效直流无刷电机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未来在耗电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家电、汽车工业领域中的油泵控制、电控制器、发动机控制等中将广泛应用。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7年全球无刷直流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72亿美元。
4、微控制器MCU需求巨大
在微控制器MCU领域,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以瑞萨电子、恩智浦、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MCU的下游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MCU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根据Prismark统计,预计至2023年全球工业控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20年中国工业控制市场规模达到2,321亿元,同比增长13.1%,2021年市场规模约达到2,600亿元。据ICInsights预测,全球车用MCU销售额在2020年接近65亿美元,并在2023年达到81亿美元。GobaMarketInsights数据预测,2020年汽车市场MCU规模占到了整个MCU市场份额的35%,这一比例将维持10%左右的增长率直到2027年。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进行技术布局,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为国内少有的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掌握数字和模拟芯片设计能力,力求为客户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抓住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大好机遇,并以“让行业更简单,让客户更放心”为使命,以“成为全球MCU领先者”为愿景,坚持“专注、创新、担当”,努力成为“双百千”(百亿营收、百年老店、千亿市值)企业。公司将持续在产线多元、产品深度和广度、产品品质、销售规模、产能保障等方面构筑核心竞争力,继续采取Fabess模式,坚持轻资产策略,同时布局多元化供应链体系,聚焦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重点拓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领域战略合作及生态布局。
公司坚持MCU为核心,围绕智能控制器所需核心芯片,从控制中枢的MCU向前后端的被动器件拓展,提供全系列MCU、ASIC、SoC、功率器件和底层算法,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的战略方向,主要从消费电子、智能家用向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医疗健康领域拓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芯片设计企业的竞争仍将持续加剧,企业分化更加明显。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存量市场占有率,把握新兴领域增量市场,在产品竞争力、市场开拓、供应链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
1、制定相对积极的经营目标:2024年产品出货量保持上年度的增长速度,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均实现稳定增长。
2、坚定贯彻既定经营策略:公司上市后,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机会,包括不限于企业品牌提升、充足资金和产能支持,发展压力和动力均空前强大,经营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1)产品研发从专注专用MCU向专用与通用MCU并重转型。公司成立之初就面向家电进行芯片设计,利用集成技术和对产品功能的理解,不断集成产品外围电子元器件,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走了一条面向特定领域专用MCU的发展道路。特定领域专用MCU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润,但由于市场过于碎片化,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限。为突破规模和速度发展缓慢的瓶颈,公司产品研发从专注专用MCU向专用与通用MCU并重转型的发展道路;
(2)市场销售从追求毛利率向追求市占率转变。在资金、研发和产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司把有限资源投向较高毛利率的领域,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随着公司资源的壮大,公司销售从追求毛利率向追求市占率转变,通过规模效应拓展和巩固行业地位,获取更大的利润总额;同时加强与行业标杆客户的合作示范,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管理由经验型、粗犷式向精细化、数字化前进,深化与夯实IPD变革,建立更为高效的生产运营和质量管理体系;
(4)及时了解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公司成立多个BU,各BU根据自己的市场划分,摸清市场需求、规划产品、定义产品,持续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5)持续规范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和提升市场、行销、研发、供应链、财务和法务等部门的管理水平,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
(6)采取积极的人才引入机制和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