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pptx
8.3 《酸和碱的反应》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此次的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酸和碱的反应》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研究方法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知道酸与碱反应借助指示剂,会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对于酸碱,以及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并且难点是实验无现象,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启发诱导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说学法和教法
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身边现象入手,引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再从化学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对概念有一个印象。其次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通过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学会借助指示剂来帮助观察反应的发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二)演示实验,探索新知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腌制过的皮蛋产生了碱性物质有涩味,此时加点食醋,涩味消失,此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学生猜测,我顺势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第二步:演示实验,探索新知
老师演示在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盐酸,学生观察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将这些物质分类,发现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酸与难溶性碱的反应,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区别后面可溶性碱与酸反应。
难溶性碱与酸能发生反应,沉淀消失,可溶性碱能与酸发生反应吗?老师接着演示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学生观察没有现象产生,老师顺势提问,没有现象就是它们不反应吗?与学生固有思维产生碰撞。
第三步: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环节1
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科学探究步骤学生开始以4人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后,将他们的方案展示在多媒体上,大家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三组实验。学生开始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根据老师的帮助,得出结论。教师再亲自演示一遍第三组实验,学生观察到逐滴加入,明白酸逐滴中和氢氧化钠,致使溶液最后呈中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将知识内容和方法学习融为一体,使每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认知冲突。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老师再演示,学生更能掌握滴加顺序不变的原因,并且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重难点。
环节2
根据上述选定的方案,老师指导学生将上述反应生成后的溶液,蘸在玻璃棒上放于酒精灯上灼烧,学生经过加热,看到白色固体,进一步得出反应后得新物质是氯化钠,更科学得验证它们确实发生了反应。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了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确反应,验证了生成物。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再一次得到有效突破。
环节3
多媒体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也就是H+ + OH- = H2O,对离子反应有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播放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师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为后面的复分解反应打下基础,也为高中学习离子反应有初步认识。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引课内容,学生能分析得出皮蛋涩味消失是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设计意图:与引课首尾呼应,真正落实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用化学解释生活现象。
(五)浅谈收获,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设计意图:将时间交给学生,提高他们对本节课的认识,并互相评价同学。将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形成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8.3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1、中和反应
1.定义:酸 + 碱 ==== 盐 + 水
Cu(OH)2+H2SO4= CuSO4+2H2O
NaOH+HCl = NaCl+H2O
2、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
设计意图: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重点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6、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特色
1、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等探究环节,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解决提出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二)不足
1、教学时学生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拘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
2、在探究环节,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层次不同,较弱的学生没有让实验探究达到预期效果,拉长了探究的时间。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是平时实验开展的较少,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