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育妃 高血压养生 2024-12-13 3 0

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摘 要]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地高辛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97例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以氧疗、抗炎、改善通气功能加酚妥拉明、地高辛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8.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地高辛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病死率仍较高,笔者注意对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97例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正标准。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7例,男58例、女39例;年龄40岁~80岁,平均年龄61岁。I型呼吸衰竭30例,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降低或正常,Ⅱ型呼吸衰竭67例(PaO2<60 mmHg,PaCO2>50 mmHg);I度心力衰竭12例,Ⅱ度心力衰竭23例,Ⅲ度心力衰竭62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以氧疗、抗炎、改善通气功能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治疗,同时给以酚妥拉明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根据血压、心率调节滴数,以收缩压不低于100 mmHg,地高辛0.125 mg口服1次/d~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支持,按患者每日基础能量消耗的120%~140%补充能量,所需热量按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0 g/kg~1.5 g/Kg,通过饮食或静脉提供热量。重者给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血浆、白蛋白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1周内水肿完全消失,颈静脉怒张减轻,两肺音减少,心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正常。有效:1周~2周水肿减轻,颈静脉怒张减轻,肺部音减少;心功能好转,血气分析改善,但尚未正常。无效:2周~3周上述情况无改善,病情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体检;慢性病;预防措施 在全世界范围内,慢性病是除最贫穷发展中国家外其他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去医院检查而知道的);心血管患者1995年 约为1500万人;脑血管患者900多万人;糖尿患者 1995年约1500万,1997年3500万;恶性肿瘤每年新发160万人,当年死亡20万。病毒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心身压力综合症(亚健康)等慢性疾病普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淮安市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水渡口街道,总人口21708例,60岁以上2664例,2013年我院安排为60岁以上老人共700例进行了体检。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腹部B超肝胆脾肾,心电图、胸透、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1.2方法对社区700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并免费为他们测量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的检验。 2结果 根据体检结果总结发现,在这7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慢性高血压并的老人有316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5例,体检前不知道自己有异常的老年人有299例,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有99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22例,患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例,患有高血压并伴有冠心病的患者6例。说明当前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情况十分普遍。 3社区老年慢性病预防措施 3.1社会的关注和宏观调控 3.1.1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与普遍的危险因素制定慢性病的卫生策略,对整个慢性病的患病区域进行卫生规划,合理的分配有关慢性病的卫生资源人才,积极推进全人群与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有关慢性病的卫生和监督政策。 3.1.2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信息管理。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及维护,随时使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保持最新状态,随时供有关部门使用,以支持卫生部门及时取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3.1.3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专项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很多社区卫生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太少,无法缓解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老年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其投入专项资金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同时拓宽慢性病的筹资方式,积极发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有助于减径和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一些基础的娱乐设施,体育锻炼设施和活动场所。 3.2社区的医护人员自我管理与完善 3.2.1社区的医护人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使医护人员在依法取得各种医师资格的同时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积极参加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增强自己的医疗专业的素质,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知识的学习。 3.2.2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向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患病老年人宣传喝酒吸烟等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平时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老年人的慢性病的意识和认知。 3.2.3加强对患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焦虑,与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做好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慢性病的信心,在治病和护理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病房,诊断、开药。 3.3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3.3.1当地患病老年人要认识慢性病的普遍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普遍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吸烟、喝酒、饮食、睡眠等)进行纠正。同时自己主动进行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主动去获得慢性病的认识,积极的去进行与医生进行交流,正确认识自己患的慢性病,要时常进行慢性病的全面体检。对自己患有的慢性病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主动去治疗疾病,不要拖延。同时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保护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轻松开心的过完每一天。 3.3.2加强体育锻炼,消除体力劳动就等于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老年人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表,保持每天自己的锻炼的强度,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3.3.3患病的老年人要与老伴、子女、邻居、医生等保持积极的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慢性病的情况,从而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减轻自己和家人的心理负担。 3.3.4由于患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服药,因此老年人每天必须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医嘱服药,同时不要乱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3.4建立老年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体系 3.4.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慢性病尚未发生时针对普遍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在上述研究中本人已经分析了当地患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病的一级预防的目的就是消除当地这些慢性病的普遍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其具体内容为:①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等)进行纠正,普及科学营养膳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积极改善睡眠质量。②认识和收集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的知识,认识到积极进行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3.4.2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的基础是早期发现。而做好老年人的二级预防需要:①向群众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疗的好处;②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人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③开发适宜老年人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④老你人在平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慢性病的体检,积极就医。 3.4.3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慢性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的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慢性病三级预防一般由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两个阶段组成,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治疗慢性病、促进康复,防治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防治伤残,争取患病者不残。 参考文献: [1]王丽.延边地区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3. 【关键词】农村老年慢性病人 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9-01 农村老年人一方面对慢性疾病的认识、防治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照料、护理资源匮乏、资源配置不全,缺少进行休闲活动的场地和组织资源,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室、运动场所及老年人协会的农村社区,能够真正起作用,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丰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也只是少数。另外农村地域广阔,人口比较分散,这就给我们的社区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健康要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而逐步发展的。社区护理其发展历史不长,如果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科学,又是将公共卫生科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农村社区护理实践,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慢病的防治工作,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干预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完善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概况 与城市相比,近几年农村居民慢性病的增长率更为迅速,特别是老年人,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患病率为19.3%,农村为18.6%,差别已不显著。由于保健意识淡薄,医学知识缺乏,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的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另外,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水平普遍较高。如,吸烟,蔬菜、水果、鱼虾类和豆类摄入不足,油脂类、谷类、盐摄入过多,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体育运动少,治疗不规范和病情控制差使慢病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更为重要,另外,对于经济收入、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慢性病在经济上的负担更为沉重,农村居民更容易因为慢性病而陷入家庭经济危机,因此,在农村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紧迫和必要。健康促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确认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2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的基本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服务。 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许多相应的社区保障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农村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社区护理的常用措施有三种,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发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选择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二是采取策略化措施,策略化是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既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的因素。如对疾病的预防注射,对餐馆的食具消毒;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劲的方法。如法律规定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社区护理运用这三种措施来保护居民,防止疾病及伤残,促进健康。 3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的特殊性 3.1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深入农村 服务的对象是农村老年病人。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是在医院集中护理,而社区护理的对象是每一户、每一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深入到农村,直接面向农村居民群众的。 慢性病综合防治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推广力度较大,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防治网络,总结出了主要依靠城市卫生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规模还很大,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公共网络滞后,农民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机会。因此,农村的健康教育应具有农村的独特性,在农村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健康教育模式迫切需要。在农村,过咸饮食和高脂膳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普遍存在。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豆类及奶类摄入严重不足,奶类消费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十分之一,而腌制食品的摄入明显高于城市平均每周1.7次。2002年营养专项调查显示,公众对营养知识需求较高,但合理营养的知晓率偏低,膳食行为也不尽合理,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急需科学引导 3.2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护理干预工作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3.2.1 这种护理是专业化的 慢性病人往往需要专业性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因此传统的家庭照顾者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需要对家庭护理者进行专门培训,要推动老人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老年专业护理教育,同时要建立培训机构,对从事长期照护服务的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培训。 3.2.2 这种护理是长期的、连续的 慢性病人的主要特征就是病症的长期性,因此也需要护理者的长期、连续的跟踪护理,为了照顾到农村的弱势群体,对于老年人,护理人员要定期带着简易检测仪器入户进行查体,根据老年人营养及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并且,因人而异逐步调整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在饮食运动指导方面做到具体化、形象化、长期性。例如,建议每人每三个月吃盐不超过一斤,因地制宜开展健身活动(如散步、适量田间劳动、庭院劳动、家务活动等)这是农村本土几乎不花钱的运动,但是要长期、连续的督促他们。 3.2.3 这种护理以“独立”为主 需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特别是农村社区护士,因社区护理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情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 家庭医生责任制;居家保健服务;社区;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76-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呈现很大变化,慢性病病死率大幅度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居家保健服务是近年来我社区努力推展的一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类型,为了更加有效管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的为百姓服务[2]。本研究现将我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在慢性病防治效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慢性病患者200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60~87岁,平均(70.1±8.5)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75例,糖尿病60例,冠心病65例,病程1~26年,平均(11.3±6.5)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90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0例,离休医保20例。200例慢性病患者根据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实施前后进行评分。 1.2 方法 根据签约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深圳市宝安区将西乡人民医院社康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分为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4大步骤。针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做到全面覆盖,提高健康管理人群的家庭成员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对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评分情况 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慢性病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按1~4评分,分值越高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 依从性评价情况 依从性评价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可以完全遵照医嘱和护理要求,进行治疗;部分依从:慢性病患者基本可以遵照医嘱和护理要求,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有怨言或者有逆反心理;不依从:上述表述均达不到的慢性病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慢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明显增高[3]。据研究资料显示[4],2005年世界有近3500万患者死于慢性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致死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的负担[5]。有效的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和治疗,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进步[6]。本组研究中社区卫生服务分为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4大步骤:(1)服药指导:慢性病患者往往都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药,服药的连续性、规律性对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是指导慢性病患者根据自己疾病的类型和健康状况,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服药[7-8]。提高用药的科学性,社区老人往往迷信广告,迷信贵药、进口药,而自身无法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造成药物滥用,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9-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耐心的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尽可能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果自身有增加药物的需求,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酌情的增加[11-12]。卫生服务人员还要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慢性病药物的治疗原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口头讲授、书面阅读、光盘等媒体传播的形式,向社区慢性病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充分的了解药物应用的方法、剂量,药物有效期和贮存环境,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注意药物要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位置,过期的药物一定要扔掉,千万不能继续服用[13-14]。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从而对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方法进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服药方式,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视力模糊,要帮助患者在药盒上做好明显的标实,防止患者漏服、误服、服药过量等[15]。保证服药时间,社区人员联合几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服药时间和规律相同的患者共同服药,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积极性,互相监督,服药至少需要半杯白开水,服药后保持身体坐位或者站立位置,防止药物性食管炎和呛咳的发生。(2)运动指导:社区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大多数慢性疾病患者可以进行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运动保持轻松、舒缓的方式,运动强度较低,比如慢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根据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周3~6次,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运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对患者的运动注意事项加强宣讲,患者运动要在餐后30min,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冠心病患者注意运动幅度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一些躯体活动有障碍的慢性病患者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活动,防止意外发生。卫生服务人员还要注意观察慢性病患者运动过程中表现,如果出现头晕、出冷汗和心跳过快,应立即辅助患者停止运动,如果有必要进行急救处理和送医院就诊。(3)饮食指导:为了更好的帮助慢性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针对性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高能量、高营养、高纤维食物,减少生冷硬、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的摄入。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同时注意尽可能根据患者的喜好,帮助其制定科学的食谱,每周进行定期的随访,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随时更改食谱。(4)心理疏导:慢性病患者往往有如下心理特点:①焦虑和恐惧:慢性病患者对于治疗过度担心,对于疾病恢复往往有恐惧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观察患者的语言和情绪上的变化,细致地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鼓励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缓解压力。尽快的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治疗和健康宣教,以健康心态面对治疗。②烦躁和悲观:这类慢性病患者情绪上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厌世,严重者可能出现暴力倾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耐心的讲解慢性病患者引起损伤和后果,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患者的重视,帮助慢性病患者适应治疗环境的变化,尽快的进入治疗角色,通过换位思考帮助慢性病患者克服急躁、怨恨的情绪,最大限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疑惑和失落:这类慢性病患者因过度对于自己疾病期待较高,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较慢,患者治疗效果和预想的不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和治疗充满了疑虑,担心其治疗预后效果,情绪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聊天的形式,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理论上的认识,告知其通过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帮助其建立起面对治疗的自信心,消除其对于治疗的疑虑,提高其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信任感,促进其尽快建立起治疗的信心。④自卑和沮丧:慢性病患者对于病情不了解,感觉慢性病造成的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过度,感觉自身、家庭、社会角色因慢性病发生了不好的变化,情绪上出现自暴自弃的悲观沮丧感,缺乏了生活的信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其沉默寡言、情绪抑制的发生,举例周围病友成功的例子,帮助其正确的面对治疗态度,缓解不良情绪对于 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正确的调整心态,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家庭医生责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务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陈志毅,王洪歆,朱匡纪,等.金华市婺城区城市老龄化居民慢性病及卫生服务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31(7):726-728. [2] 王艳.慢性病病人家庭自我保健护理指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90-191. [3] 王芬芬.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4):352-353. [4] 王传霞,常仁翠,刘维.保健门诊老年慢性病就诊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2010,25(5):387-388. [5] 章萍,章金媛,万永红.保健责任人服务制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3):74-75. [6] 陈春兰,梁爽,孙玉花,等.大台地区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32-2233. [7] 林浩,曹晓均,戴卉.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 报,2012,9(30):152-154. [8] 杜滨,张伟,张再伟,等.干部保健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4-2505. [9] 王馨培.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对慢性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66-567. [10] 蒙晓宇,陈娜萦,黄佟.广西慢性病防治措施及卫生保健实施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667-668. [11] 于瑞彦,耿跃然,齐国娥,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实施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16):3939-3940. [12] 张兴文,唐莹,张义雄.卫生信息化下的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健康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02-1603. [13] 沈忆光,卢楠,衣志勇,等.我国保健人群慢性病监测现状与新思路[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3):267-268. [14] 侯凯文,韩宇平,刘建华.建立门诊特殊人群健康服务部的实践和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132-1133. 【关键词】慢性病;防制;措施;问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93-02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是影响劳动力的主要疾病,是居民医疗费用增加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因素,对劳动力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从基层着手做好慢性病防制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已迫在眉睫。 1东至县慢性病防制措施 1.1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首先要认识到慢性病发生与流行是富裕了的人们缺乏预防与保健知识,进而受到不健康潮流的误导而采取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而产生的恶果。其次要转变预防观念,充分认识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把慢性病作为新型流行性疾病进行预防。象预防传染病一样,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慢性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病因,以制定防制策略,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1.2加强领导坚持改革,加强慢性病防治的机构建设;慢性病防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行政领导的观念更新和高度重视,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整个社会的积极参与,单靠卫生部门少数医务人员孤军奋战,则控制慢性病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空想。 1.3改变和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的膳食、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低、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吸烟和不合理的膳食。 当今世界已把吸烟同癌症、艾滋病一起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敌人。我国是一个吸烟的“超级大国”,被动吸烟也相当严重,尤其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吸烟率日渐增高。到2025年,预计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因吸烟而过早死亡。 不平衡的膳食是慢性病的病因之一。WHO专家委员会指出:“在很多国家,脑血管疾患、心血管疾患、恶性肿瘤、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骨关节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与膳食中动物性食品过多,纯糖多,复合碳水化合物少,膳食纤维少有关。我国营养学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调查,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膳食中各类食物的供给量(按一年计),即:粮食130kg,肉24kg,蔬菜120kg,薯类36kg,水果18kg,糖6kg,鱼贝类12kg,食用油6kg,奶类18kg,蛋类12kg.保持上述比例,是我国人民防治慢性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1.4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措施,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标的干预策略: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战略决策。 健康教育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并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强调的核心问题是行为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事实说明,人们的健康知识越多,其健康意识也越浓,健康需求也越迫切和强烈。健康知识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显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有力武器。 健康教育既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又强调行为的改变。健康知识的传播是改变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而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培养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则是健康知识传播的延伸和发展;把健康知识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则是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和追求的目标。 1.5依靠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我县,医疗预防保健网已遍布各乡镇,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慢性病防治中,无论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还是三级预防都必须紧紧依靠三级网络,发挥其在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措施的实施、信息管理、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作用。 2东至县慢性病防制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足长期以来,一谈起传染病,人人都觉得可怕,但谈到慢性病,似乎觉得于己无关,孰不知,慢性病已在悄悄的接近每个人,严重威胁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甚至疾控中心都没有设置单独的慢病科,从事慢性病防制的人员多数兼职。 2.2看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由于基层工作经费紧张短缺,而慢性病又无特效预防措施,因此对接诊的病人往往只是进行治疗,而不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这300例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其满意度。 结果: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300例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自身的防护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效的保证了老年的生命健康,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20-02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着老龄化逐渐变大的趋势,随着社区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重要因素[1]。老年慢性疾病指那些因长期积累而形成损害的一类疾病,会导致其他并发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等特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老年慢性病患者大多不需要进行住院治疗,通常应用自我保健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调理,这就体现出社区护理干预的价值[2]。通过对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探讨最佳护理干预方法,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140例,年龄在62-80岁之间,平均年龄72.5±2.8岁。其中冠心病患者68例,高血压患者126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24例,糖尿病患者72例,其他10例,患者的其他基本资料对本次调查研究工作不造成影响。 1.2试验方法。对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然后对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其满意度。 1.3社区护理干预。 1.3.1健康教育。首先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慢性病死率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缺乏和日常的不良生活方式,因此社区服务中心要做好以下的宣教工作:制定教育计划和内容、安排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正规的疾病知识培训、按时举办专题讲座、免费发放相关的疾病材料、鼓励患者自行学习、设立求助咨询热线、随时解疑答惑。 1.3.2保健护理。保健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的作用重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对饮食及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科学安排进食时间,使其合理饮食;保证老年患者的作息时间,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睡前鼓励其洗漱,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保证最佳睡眠;加强生活环境的管理,保持环境清洁;根据患者自身兴趣,合理安排运动,促进其功能锻炼,增强免疫力。 1.3.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是社区护理干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社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和患者后天交流,了 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发现有心理问题的要及时通知家属,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社区治疗和护理工作。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比较材料行方差分析和X2检验,P 2结果 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300例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身的防护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94.67%的患者养成了正确的生活习惯;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3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情况见表1。 3讨论 目前世界老龄化人口越来越高,已经变成了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逐渐消退,因此老年人是疾病的多发人群,而慢性疾病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3]。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是全年龄段的4倍,且往往会伴随着其他并发症,慢性病的病程长、治疗周期长,该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又一大杀手。 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是以社区为单位,针对杜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通过进行有计划和组织的预防、宣传、护理工作来降低社区老年慢性病的致死率,提高治愈率有效管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他们实施了想用的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相应的社区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的知识了解加深,94.67%的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患者大多都能够进行自我功能锻炼,这些结果说明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减少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慢性病的病死率。 综上,社区护理干预有效的保证了老年的生命健康,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病的病死率,值得社区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荆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1):267-268 营养健康消费全面升级 中国2011年人均GDP达4283美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进一步升级,营养健康食品的购买能力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营养保健品的消费增长保持在15%~30%之间,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 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 保健食品的消费,不仅仅是疾病人群的消费,亚健康、健康人群都在消费,同时,保健品从自用消费到送礼,将保健品作为礼品消费的比例超过10%。未来,健康人群对保健品的消费,可能比慢性病或患病人群的消费更值得关注。 同时,保健品消费已经从中老年消费人群为代表,逐渐转向全民保健消费上来,其中,包括公务员、律师、公司高管和职员等。 通过对60多个核心城市调查,2011年吃过营养保健品的消费者,比2010年上升了18%,这就意味着接近2.5亿人都使用过营养保健品。据统计,中国保健品2010年生产总值9600亿,预测15年后,可达到25000亿。 慢性病高发助推保健业 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第一大死因。第六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的一组数据显示:高血压病人从2002年到2010年增长了4000万人;糖尿病从2007年的30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9700万人,前期糖尿病约1.48亿人;2010年超重有3亿人、肥胖1.2亿人。当前,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生命的四大杀手。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增长,扩大了保健行业的潜在发展空间,使营养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出现跳跃式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扩大了市场需求 我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需求。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1.7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与2006年底相比年均增长约800万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并且,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这将为我国保健品、膳食补充剂行业提供无限商机。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表示,我国高龄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同时,老龄高龄化趋势,也促使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高速增长。 构建健康产业核心地带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0-02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而人们的健康意识却相对滞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不合理饮食,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与上述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脑肾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成为对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全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性病,60%的就诊病人为慢性病人[1]。重视三级预防,全面构筑针对慢性病的各道防线已刻不容缓。 1 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 高血压作为最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从110/75mm Hg(1mm Hg = 0.1133kPa)开始,随者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性持续增加, 血压>180/110 mm 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增加10倍,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危险性的40%,冠心病事件约15%,心血管死亡率33%,总死亡率20% [2]。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 “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如何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危险性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综合控制高血压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病残率,将是今后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胆固醇是增加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TC)降低1%, 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降低2%, 他汀类治疗3~5年可使冠心病患者、冠心病高危患者、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卒中和猝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0%~40% [3]。 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致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可使糖耐量减低,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6%,即一级预防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干预和强化治疗即二级预防可使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30%~60%,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同时在发病后做好三级预防即防治病残和医学康复工作,可预防或减少后遗症和功能障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者并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高风险的联合,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有无糖尿病使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差10~20倍[4],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病因除了与机体因素有关外,80%~90%由环境和社会生活习惯引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消除职业性致病因素、识别并消除医原性致癌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病死率,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医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 2 慢性病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存在许多问题:健康教育工作深度不够,普及面较小,人民群众防治知识欠缺,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大中型医院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重个人、轻群体,重治疗、轻预防,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巨额卫生资源更多地投向了疾病晚期的被动治疗,而不是用于主动预防。胡大一等著名专家多次提出:全国心脑肾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防治亟待实施新思维新策略,要转变目前慢性病的防治模式,变以医治病人为重点的“下游干预”为防止危险因素生成的“上游预防”,变经验医学为循证医学,变单学科对单一危险因素干预,为多学科联合进行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控制, 从以大医院为中心的治疗转向以社区为中心的预防。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三级预防是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一道道防线。 3 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治 发达国家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病人治疗管理活动,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关键措施。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提供连续、长期、整体和个性化的卫生服务,是实行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最佳途径[5]。通过健康管理,倡导社区居民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引导大家遵守健康的“种子(S-E-E-D)”法则:即①睡眠(sleep)法则 :合理睡眠、午间小憩;②情绪(emotion)法则: 情绪稳定、心态平和;③运动(excise) 法则:有氧运动、动静结合;④饮食(diet) 法则: 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包括戒烟限酒)。教会慢性病患者掌握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策略:即A. 阿斯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B. 受体阻滞剂(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ontrol);C. 降胆固醇(cholesterol lowering)和戒烟(cigarette quiting);D.合理饮食(diet)和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ontrol);E. 运动(exercise)和健康教育(education) [6]。增强人们防病治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依从性,使之能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早日实现构建“全民健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静,杜雪平.有关冠心病社区防治的现状和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 6 (4):226. [2]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 (3):67-71. [3]“十年百项”会议资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 (8):63-646. [4]陈国伟.高血压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0. [5]谢广宁,李应光,王继泉,等.现阶段高血压防治工作现状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4,2(4):486.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指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依从正常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严重并发症的过程[1]。影响慢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其中生活方式是慢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从慢病发生、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实施生活方式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3]。 据调查【4】,我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 年已高达 80.9%,死亡数近 600 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解决慢病问题迫在眉睫。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有效地干预自身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加促进健康行为的频度,减少不良生活行为,是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途径。国内外的经验都已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当代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促进人类健康的首要战略。健康教育是目前开展慢病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 2.家庭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 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5]。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其实质是一种干预, 提供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KABP)认为:卫生保健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6]。因此,健康教育在改变人们不良行为方式、预防疾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2.2 家庭及其作用 是指在同一处居住的,靠婚姻血缘或收养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的人所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国内家庭医学理论认为[7]家庭功能是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满足家庭成员各种需求的能力,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情感、生育、社会化、经济、抚养和赡养、卫生保健等功能。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就像一个人,人体的一个细胞一样,所以人体的这个细胞健不健康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家庭是否和谐,是否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家庭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国民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环节。 2.3 家庭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涉及到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各个方面,是个人健康或疾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场所,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健康教育是以家庭健康为目标,对家庭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家庭成员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便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其包括家庭居住环境卫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体育锻炼、防病知识和家庭重点成员健康教育。良好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与营养、家庭及个人行为习惯、休闲与健身运动。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科学对待家庭不良生活事件,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人们在家庭中可以凭借“一家人”的身份,获得外人所不能或不易提供的建议、帮助或关心[8]。 以家庭为一个集体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改善家庭中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多因果的现代生活方式病,普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控制血糖。因此,利用家庭的特殊功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知识,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去除危险因素,改善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态度,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且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家庭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3.1家庭健康教育在干预慢病危险因素中的重要性 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超重和肥胖、不健康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精神压力过大、过量饮酒等,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因此,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发生慢性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对于人群来说,这是最经济亦三最有效的措施。在家庭健康教育中重视生活方式教育,如控烟限酒、合理营养、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相互影响和相互监督,比起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良好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建立。 3.2 家庭健康教育在慢病临床前期的重要性 慢病的大多病因不完全清楚,因此完全做到病因预防是不可能的,但由于慢病的发生大都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可行的。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有利于掌握常见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提高家庭成员自我监护和对一些疾病早期发现和处理的家庭保健能力。通过定期体检和筛查以发现家庭成员中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3.3 家庭健康教育在慢性病临床期和康复期的重要性 对于慢性病临床期和康复期病人,力求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而病人的心理支持、自我管理和护理工作需要由本人和家人共同承担,如:督促或者协助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按时服药和测血压、血糖,帮助瘫痪者翻身按摩,以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等等,在漫长的病程中对病人和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能让临床期和康复期病人在生理、心理调节都处于稳定状态,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再者慢性病是一项经济投入大,见效慢的疾病,我们通过家庭教育让家庭成员来承担恢复期的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有利于病人延长生命。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育妃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最近发表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