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国家语委日前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显著,发布4批外语词的中文规范译名,逐步减少汉语中使用外语词、字母词现象;开展“年度汉语盘点”活动,连续发布年度汉字、流行语和新词语。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目标实现,就意味着初步实现了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过去十年,普通话普及率增长了17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推普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农村和民族地区倾斜,并且随着国民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普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再过5年,基本普及普通话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另一方面,推普的薄弱地区主要在民族聚居区(如西藏和新疆)、偏远地区,但由于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较小,偏远地区随着推普攻坚和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等因素,普及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而且东、中部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较高,从全国平均看,基本普及普通话也是可以实现的。
《规划》的制定,要依靠“十二五”时期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颁布实施,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品牌活动广受关注,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取得进展,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华语言文化广泛传承弘扬。
一是语言文字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加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语言文字法制建设,指导37个地方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建成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其他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依法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结合2022年冬奥会、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赛事和国际会议,广泛开展语言文字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增加至29个,进一步增强语委统筹协调职能,为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学校为主阵地,党政机关为龙头,新闻出版行业为榜样,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全社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截至2015年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上世纪末的53.06%上升到70%以上。把语言文字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师生语言文字素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17万所。加强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36个一类城市和347个二类城市、985个三类城市基本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持续举办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围绕迈向新世纪、共筑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开展宣传,重点加强对农村、民族、边远地区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了浓厚推普氛围,增强了全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建设完善语言文字测评体系,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测试到管理实现信息化,建成国家测试中心、省级测试机构、基层测试站三级测试网络,测试站1762个,培养国家级测试员5651名,境内测试人数达5900余万人次,境外累计测试10.69万人次。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1万余名。
三是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统筹管理,加快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先后发布《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等200余项系列规范标准,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事业发展和社会应用的迫切需求,开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设立400多项科研课题。建设支撑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动态流通语料库等一系列基础资源库,有效提高了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
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积极推动中华经典诵写讲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不断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收视率高达20多亿人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和社会普遍关注,激发了大众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学习热情。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免费向社会提供诵读讲解书写经典诗文的标准和示范。增强语言资源意识,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完成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53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3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工作任务。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构建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机制,出版《两岸常用词典》《两岸通用词典》《两岸科技名词常用词典》等系列语文、科技词典,发布《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实现共建、互通互联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举办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汉字文化创意大会等系列活动。整理、翻译、发布哲学、历史、文艺三大学科领域300条术语,积极推进中华思想文化的海外传播。开展语言生活监测引导,每年向社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时向国内外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影响。发布4批外语词的中文规范译名,逐步减少汉语中使用外语词、字母词现象。开展“年度汉语盘点”活动,连续发布年度汉字、流行语和新词语,加强网络语言管理和监测,引导社会规范、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五是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取得突破。成功举办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以中国政府为主导提出《苏州共识》,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语言文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服务港澳普通话学习需求,与港澳15所高校和机构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拓展到新加坡、泰国等国。持续深化中法、中德等双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实施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在134个国家设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